诸葛亮骂王朗,是骂给孙权听的

2020-07-16 22:15:59 作者: 诸葛亮骂王朗

所以,诸葛亮这些公开信的效果还是蛮好的,自这番笔战过后,益州北部就再没有发生过叛乱,而曹魏见蜀汉铁板一块,也基本放弃了和平演变的思路。就算日后要再用这招,也得等诸葛亮死后了。

至于南中四郡的叛乱,诸葛亮“以新遭大丧,皆抚而不讨”,让他们先折腾几年。等蜀汉这边"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民安食足”之后,再来对付他们。况且,如今雍闿在名义上还算是孙权的臣子,若加以讨平,等于是跟孙权又开干了。以目前蜀汉的国力,实在不可再与魏吴两国同时交恶,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与东吴重新结成联盟,以共伐曹魏。至少,要让孙权保持中立,不能再让他支持南中叛乱、跟曹丕藕断丝连了。

正好这个时候,尚书邓芝主动找到诸葛亮,说:“今主上幼弱,初即尊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邓芝,字伯苗,东汉第一开国功臣邓禹的嫡系子孙,也就是南阳豪族新野邓氏的家主,东汉末年大乱时举族迁至蜀地。诸葛亮一看,这不正是最好的大使人选吗?OK就是你了!于是在刘禅即位仅四个月后,便任命邓芝为中郎将,去东吴开展外交工作。

然而,蜀汉与东吴连年大战,互相敌视,信任基础已非常薄弱,而且最近曹魏一直在搞和平演变,谣言四起,孙权都吃不准蜀汉能否坚持下去(注3);所以对邓芝避而不见,邓芝明白,现在是展现自己话术的时候了,于是写了封信给孙权说:“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孙权一看哎呀这邓芝挺有意思啊,那就见见吧。两人见面后,孙权倒也坦诚,直接就说:“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邓芝一看,这次出使,果然首要任务还是要打消孙权的顾虑啊,于是当场表态说:“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脣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首先,蜀汉并不怕东吴,夷陵战后,刘备在永安布置了重兵,特别是白帝城就设在长江江北伸入江心的长滩上,四面都是崇山峻岭,独此城雄踞江中,三面临水,极难攻取,只要重兵把守,吴兵便永远无法进入蜀中;反而是吴魏若开大战,蜀汉趁机顺流而下,东吴可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孙权领略到邓芝的纵横家风范,大为震撼,看来蜀汉还有好些能人哪!吕蒙可以白衣渡江偷袭江陵,难道诸葛亮就不可以吗?去年十一月的曹丕三路伐吴,不仅使得南郡残破(注3),而且东面战场也损失了近万人(注4)。看是还是不宜和蜀汉搞僵。而没过多久,诸葛亮笔战王朗等人的公开信也传遍了天下,孙权一看蜀汉的精气头还挺足啊,那还何必去曹丕那边装孙子呢,于是正式与曹魏绝交,并在建兴二年夏,以太子太傅张温为辅义中郎将,前往交好蜀汉。

张温是吴郡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中张氏家族的家主,身份名望并不低于邓芝,而且“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是个外交大才,东吴丞相顾雍甚至赞他“当今无辈”,看来孙权还是很有诚意的。而张温一到蜀汉,就上了一封相当拍马屁的表章,不仅承认了蜀汉的帝位(称刘禅为陛下),还将刘禅比作上古时代的中兴之主殷高宗与周成王,言下之意诸葛亮就是中兴名臣傅说与周公旦,蜀汉君臣一体,国势必兴。于是诸葛亮又在建兴二年与建兴三年两次派邓芝与陈震回访东吴,与孙权正式缔结盟约。而张温回到吴国后,在朝野间大肆“称美蜀政”,于是,两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比刘备时期还要蜜。

当然,蜀汉虽与东吴结盟,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原则,邓芝回访东吴时,孙权很嘚瑟的说:“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不料邓芝却义正言辞地拒绝道:“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看来追求统一是蜀汉集团的共识,孙刘联盟只是过渡阶段,不到最后统一,战争不会结束。这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一个政治集团的理想与信念,而孙权对此也表示理解,大笑道:“君之诚款,乃当尔邪!”于是与蜀汉正式签订盟约,并将刘阐召回东吴,由益州刺史改任御史中丞,而蜀汉也撤掉了李恢的交州刺史职务,以示诚意。这样雍闿等南中叛将没有了靠山,诸葛亮就随时可以去讨平了。建兴三年春三月,曹丕第二次大举伐吴,诸葛亮觉得这是一个解决南中问题的好机会,于是正式上表后主,准备大张旗鼓,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