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民忧君,被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所重用,从小接受良好教育,聪明伶俐,但是却在47岁才进入中央做官,他就是狄仁杰。
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一生为民,敢于和皇帝据理力争,也敢于为了自己的原则不理县官,但是他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老百姓的生活。
狄仁杰是出身在一个庶族地主阶级家庭,庶族地主阶级家庭的意思就是从庶族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努力进步发展成为地主家庭,与之相对应的士族地主阶级家庭是靠沿袭祖上而成为地主。
可见狄仁杰的祖上是非常努力的。狄仁杰的父母及祖上是知识分子,所以他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是不错的。
他的祖辈和父辈没有创造出丰功伟绩,但是他们耿直的性情全都遗传给了狄仁杰。由于他这样的家庭出身,使他在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考虑两个方面。
一方面,他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的决定,另一方面,他本身就出身于庶族,相比士族来说,他更能接近百姓,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百姓的生活与民间疾苦,所以他更关心和同情老百姓,同时受儒家影响,他坚持以人民为本,与一切不利于百姓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宰相,但是他直到47岁才成为中央官员,在这以前,他是一个不被当权者知道的芝麻小官。即便如此,但是并不能影响他的才华和能力的显现。
《旧唐书》记载狄仁杰:“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洁,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
意思是在狄仁杰小的时候,家中的一个仆役被人杀了,县衙里来人盘问调查,家里人都忙着接待,接受问讯。只有狄仁杰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读书。县衙的人就责怪他,狄仁杰说:“这些书中,圣人贤良都在,我都接应不过来,哪有时间理你这样的庸俗小吏”。
表现了狄仁杰从小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比一般人沉着冷静,能沉得住气。这为他后来的仕途奠定了基础。等到他成年,参加明经考试,从此开始步入仕途,开始做官。
在职位上,狄仁杰一直恪尽职守、不畏权贵,对一些不遵守国家法律的人坚决不能容忍。
司农卿韦弘机奉皇帝命令要建立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上阳宫紧邻洛水,等到宫殿建成以后,唐高宗准备前去查看,而狄仁杰以为宫殿建的太过奢侈华丽,就上奏弹劾韦弘机,结果韦弘机被罢官。
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自己有皇帝这个靠山,朝廷的很多人都害怕他。但是狄仁杰不怕,狄仁杰上奏说他是一个奸诈小人,希望皇帝能够依法将他治罪,但是高宗不想,也不愿意给他定罪,狄仁杰据理力争,最终王本立被判罪了。
狄仁杰在官场和治国方面都有非凡的才能,但是刚开始并没有任何人重视他。武则天之前以及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狄仁杰一直是地方官。但是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们的生活欣欣向荣。
686年,狄仁杰担任宁州刺史。宁州(今甘肃宁县)是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混杂的地方,所以各种矛盾也就比较多。
监察御史来检查陇右,其他地方都是各种麻烦不断,只有宁州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矛盾少到没有,因为狄仁杰实施仁政,宁州的百姓特别拥戴他,宁州的百姓为他立碑纪念。
692年,狄仁杰被来俊臣陷害,差点被害,幸运的是他靠他的机智逃过一劫,被贬为彭泽令,保住了性命。虽然被贬谪,但是他的心里装着的仍然是百姓,时刻关心民间疾苦。到任之后,发现当地大旱,造成农民无法按时播种。
所以他上书,请朝廷体谅百姓的难处,免去当地的地租税,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减轻了负担。
狄仁杰的一生不是为民请命就是在为民请命的路上。狄仁杰的一生丰富多彩,虽然官做到宰相,却还是没有逃脱被贬,历经生死,在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他能够保持立场,和皇帝据理力争,不怕权贵,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首先,狄仁杰人品正直,性格刚硬,正义感很强,是一个颇有主见又坚持原则的人。对于他认为正确的事会坚持到底,不会因为阻力过大或风险过多而半途而废。
其次,狄仁杰有大无畏的精神。这既表现在他对权贵欺人时的抗争上,也表现在他具有不畏鬼神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上。
最后,狄仁杰是一个爱国、爱民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官。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