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争霸之蛮夷改革——楚吴越,游离于中原文明边缘的文明变革

2020-07-28 06:40:46 作者: 春秋争霸之蛮

此后开始发展楚国的经济,楚国地处广大的南中国。有很多江南水乡的发展潜力,在初期并没有引起重视,或者说是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之中,没有办法给国家带来更高的财富和税收,而孙叔敖则将其进行的国家化的治理。并且也进行了士农工商的分离改革。基本上是效仿晋国和齐国之前的改革进行。效果也很明显,楚国原先政治集团较为松散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春秋大国。

在军事方面正式建立一支常备军并且加强训练。原先楚国的军队都是极具部落性质的,每一次出征的时候都是楚国贵族集团的各个部落凑军队。孙叔敖的改革是楚国国家保有一支常备军,给其很多资源,使这支常备军具有真正的战斗力。并且深度结合楚国的地理位置建立的水军。此外,楚国冶铁产业发达。在军事武器装备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

在改革中失去原有政治地位的旧贵族,孙叔敖和楚庄王坚决打击。同时依赖新兴贵族和在变法当中利用起来的旧贵族集团当中的才能之人进行紧密合作。保证在清除旧贵族以及镇压贵族叛乱之时,贵族集团可以一直支持楚王。贵族集团的内部人物进行分割既保证国家安全,又保证国家战力,同时用能保证变法的成功。当时又结合楚国因为政治正确的反映典型而深受北方国家的警惕。在一支常备军建立以后,在贵族被镇压以后开始对南方和东南地区的蛮夷部落进行攻击。进一步扩展楚国在相关地区的力量。

但是这一系列的改革都是春秋时期的改革,它并不是封建化改革。实际上依然要保证其与贵族集团的合作。这既能够保证楚国改革没有太大阻力,但同时也限制了楚国改革的彻底性。甚至由于楚国的贵族集团的利益太过硕大。所以当楚国进入战国时期以后,一直没有一个真正的变法。

即便是吴起进入楚国,变法也只有短短数年,并遭到了贵族集团的激烈反抗。楚悼王都因此被毒死。 吴起更是死无葬身之地。此后,这个春秋时期大国,战国时期的战国就从来都没有在在变法的道路上爬起来过。

吴越崛起,与中原联系紧密

吴国越国的崛起,实际上是楚国,晋国中原争霸的附属品。两个国家之所以能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晋国和楚国在中原争霸白热化以后精疲力尽而希望在对方的后方,扶持极具进攻性的国家。吴国被晋国扶持作为楚国的对头,而楚国也依此效仿,将越国扶持起来作为吴国的死对头。而这一场大棋局,也跟一个叫做夏姬的女人有关,也是当时的一个笑谈。

春秋时期最后两个霸主国家吴国和越国也在春秋中后期进行了自己国家的变革发展。地处江南水乡的吴国,其实与周王朝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周还没有作为中原地区的最大政治力量的时候。周人的先祖其中一支就为了维护种族人的社会安定厌倦最高层的领导人争斗,而到了江南水乡建立吴国。

在周武王灭掉殷商以后,周王朝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同时也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先哲。于是对吴国也进行了分封,所在的地区地处偏远,与中央各国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人注意到它,只是知道在遥远的东南地区有一个与周王朝同出一族的国家。

正是因为吴国在此地建立,刺激当地的越人。越人也建立自己的国家叫做越国。楚国,吴国,越国三国都有很深的而且很复杂的争霸历史。但是在这之前,吴国和越国相继对自己进行了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效仿中原王朝建立成城郭,由于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城墙的建设比中原地区晚数百年。

对于军事力量的设立装备以及战略物资的储存生产包括对土地的开发,都逐步效仿着之前已经变法的国家。同时也注重招揽人才,严明赏罚,促进货币流通,防止灾荒,增强教化。并不是我想要对这三个国家的改革变法泛泛而谈,而是对这三个国家记载太过缺失。具体的改革措施就是这些。简单来说,就是仿照曾经变法过的春秋大国,对自己进行改革,成立的自己的霸业基础。

但是这三个国家的发展差距比较大。同时,楚国在北上争霸的过程当中,又与这两个国家的恩怨太深,所以往往会出现后院起火的现象,最突出的一次就是吴国攻入楚国首都,鞭尸楚王。随后,吴国很快就被越国偷袭,越国虽然战败,在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之下,最终吴国在争霸地位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而越国也因为越王勾践后期疯狂的行为和后继无人而衰弱。

其实在广大的南中国地区还有百越民族。越国的建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随后在春秋战国500余年的时期里,百越民族都在广大的南中国靠海地区繁衍生存。他们与楚国一直进行交战。而楚国虽然强大,也无法尽数将百越民族收入囊中。在建立初步扩张以后,双方维持了基本的平稳,直到秦始皇灭掉楚国。20多万的军队一直南下攻击百越,南中国地区才正式进入华夏文明的发展之中。

而通过春秋时期的变革,南方的楚国,吴国,越国这三个国家,也正式进入了与中原各国同样的文明维度。在国家利益方面,在争霸战争方面,开始了密切的接触。历史也因此进入了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