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维亚上古时期产生的蒂亚瓦纳科文化,大约始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发展到相当高度的水平。当时住在这儿的印第安人,大多属于艾马拉族和克丘亚族。蒂亚瓦纳科文化是在的的喀喀湖岸发展起来的。这个湖处在南美西部安第斯高原上,在玻利维亚和秘鲁的接界处,是世界上最高的一个山顶湖。就是在这个地区,这支神秘的种族曾以无数巨石建起了宏伟壮丽、令人吃惊的各种建筑物:宫殿、庙宇、金字塔、陵墓及驰名于世的“太阳门”,这就是著名的蒂亚瓦纳科古迹。
自从1548年谢萨?德?莱昂第一次报导了这个著名的遗迹,轰动了世界各国以后,至今仍引人注目。蒂亚瓦纳料这个词在艾马语中的意思是“中心之石”,这个词也可以解释为方尖塔。人们很早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在这个荒凉的高原上建起这些巨石建筑物?
蒂亚瓦纳科遗址占地约五十万平方米,包括几座巨石建筑,其中最为完整的建筑叫做“卡拉萨萨亚”。那是一座用围墙围起来的方形庭院,里面有深入地下的内院,有阶梯与地面相通。那里有许多经过雕凿的火山岩和沙岩的石柱竖立在锥形的柱脚上,呈现出一个建筑物的轮廓。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石柱可能支撑过一个独石屋顶,或者它们可能围绕着一个平台,平台有楼梯可通向地下宫殿。由于这些石柱很著名,所以也有“耸立石林”之称。
庭院的东北角,有古代美洲最著名的建筑物“大阳门”。它宽四米、高三米、重约十二吨。它当年是用一块巨大的独石雕镌成的。门楣上饰有奥秘古怪的浅浮雕,中央有一个人形神像,双手各持金刚鞭,其头部放射出很多光线,其间还夹杂有蛇像。在他的两旁,平列着三排花纹错综复杂的方形图案。图形基本上相似,其中有插翅的勇士,还有美洲豹和其他猫类的正面像。据推测,它很可能是太阳历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某个神庙的一部分,通向“至圣殿”的内门。穿过太阳门还有石棺庙,这是一个方形建筑,大部分在地下,也是用巨石砌成。
在“卡拉萨萨亚”庭院的南面,有一座占地达数英亩的“阿卡帕纳”金字塔。它不仅有方形的巨大台座和台阶,而且塔顶上还有一座大型的四方庙堂。
所有这些建筑物都是用重达数吨、百吨、甚至百吨以上的巨石砌成的。这些巨大的石块雕凿得方方正正,精细匀平,砌配一起紧密无间,用铜夹和扣链固定。其宏伟的气派,精巧的技艺,令人赞叹不止。
长期以来,这个古迹的高超建筑技巧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人们至今还无法解释古代人是怎样修整这些巨石的,因为那时美洲人还没有创造出任何机械、轮子和绞车,也没有可以牵曳巨石的牲畜,进行这样大的工程几乎是不可能。
艾玛拉人曾经解释说,那些大建筑物是神在一夜之间搭起来的。根据流传的神话,太阳之子比拉科查创造了万物,包括创造了居住在的的喀喀岛上(并非现今的湖名)的人类和蒂亚瓦纳科宏伟的庙宇。本世纪六十年代,也有人认为,来自金星的外星人定居在的的喀喀湖附近的高原上,建造了城市及其宏伟的建筑,并且教化了地球上史前的人类,就像他们建造埃及金字塔一样。当然,在我们看来,这些说法不过是些主观的想象和美好的神话传说。
为了揭开蒂亚瓦纳科的秘密,从1950年起,由玻利维亚考古学家卡路斯?庞塞?桑西内斯领导的蒂亚瓦纳科考古调查中心开始了它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们进行了很深的发掘,并复原了一些破损的建筑物。考古发掘证明,蒂亚瓦纳科曾是印第安人的一个宗教仪式中心,因此每当举行宗教庆典时,人们都聚集在蒂亚瓦纳科,这时大批人就搬运沉重的石块来修建金字塔、庙宇和宫殿,在没有驮重牲畜和带轮的运输工具的情况下,把这些巨石从五公里以外的采石场牵曳到建筑工地上,估计需要两、三万人。他们还认为,当初人们是在的的喀喀湖上用平底驳船运送石料的。据推测,古代人用的驳船可能要比几世纪后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所用的船只大很多倍。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如何解决搬运巨石的几万人的住宿问题呢?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怎么能造出那么大的船只?这又是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蒂亚瓦纳科古迹是谁创造的?至今仍无满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