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题材油画《军队在召唤》
尚武好斗,是欧洲贵族们的秉性,这一切莫过于他们自幼接受的骑士教育。倘若某位贵族子弟希望成为一名骑士,那么在他七八岁时就会被送入比自己家族高一级的贵族家里充当伴童,在接受上流社会礼仪教育和文书知识的同时,偶尔有机会现场观摩正规骑士间的训练和比武。这段时间称之为“童侍期”,过程可长可短,视具体学习情况而定。当年龄稍大些,基础教育完成了七七八八后,伴童就转入了“侍从期”,正式开始接受骑士教育,在此段时间内他们不仅要学习如何使用各种兵器和格斗技巧,而且也要照顾主人的日常起居。中世纪骑士教育的核心,莫过于培养具有征战能力和优秀品质的封建卫士,可以理解为全能型军事人才,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厨房,随时随地都可以满足政治和生活的需求。
全副武装的骑士
骑士装备一览图
当见习骑士渡过了漫长的学习生涯,并在主人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后,这群年轻小伙子就要参加隆重的宣誓仪式和授衔大典,也就是毕业典礼。中世纪欧洲骑士的授衔仪式有一整套流程,充满程序化。被授衔者会在颈上悬挂一把宝剑,然后在众人的注视下缓步走到神坛前。神父会亲手解开宝剑进行祝福,随即重新将宝剑挂回被授衔者身上。与此同时,一旁的领主会发出一连串的质问,类似于“你的主人是谁”、“你为何而战”、“你是否会永远秉持骑士精神”,被授衔者必须严谨且清晰地回答对方的问题。完成后,事先安排好的侍从和淑女会帮他穿上骑士制服,包括锁子甲、胸甲、臂甲、佩剑和马刺等。在接过金马刺的那一刻,被授衔者才正式拥有骑士的身份。领主会自动走过来,亲吻对方的脸颊,用剑背在被授衔者的颈上、背部敲击3下,以示此人已经准备好面对一切困难了。
新骑士在接受了宝剑、枪、盔后,作为礼节会分发礼品给现场观众,并设宴款待亲朋好友。在以后,新骑士就有权参与盛大的比武大会。比武大会是从法兰西传入不列颠半岛的一种军事比赛,13世纪初盛行于英格兰。公元1179年,金雀花王朝第二任国王、狮心王理查德一世正式承认了骑士比武大会的合法性,对于这位高度崇尚赫赫武功的国王而言,比武大会是展现自己高超武技的绝佳舞台,自然会认可其存在。
骑士册封仪式
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二任国王、狮心王——理查德一世
正在比武大会上进行马术竞技的英国骑士们
既然作为地位崇高的竞技活动,比武大会也是有许许多多规矩的。第一,骑士比武大会必须由英格兰国王亲自特许才能召开,每位选手根据自身财力情况向王室缴纳入场费,凡擅自组织大会者将视为违法行为;第二,骑士比武大会必须在固定的场所举行,主办方会提前设置好现场所需要的一切物品;第三,骑士比武大会的举办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周,参赛选手自愿承担危险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骑士比武大会的合法性规定,除了对比赛公平性的制约,更多的来源于国王的政治举动。一场比武大会,国王是货真价实的赢家,即赚到充足的利润,又可以现场审核骑士们的军事能力,还可以加强贵族的管理和控制,一箭三雕的完美呈现。
上文提到,中世纪骑士教育的核心,莫过于培养具有征战能力和优秀品质的封建卫士。那么,由骑士教育所引申出来的骑士精神,便值得重点关注了。何谓骑士精神?很难用标准术语来下定义,从好的方面剖析,忠于领主、保护弱者和妇女、守护教会、打击异教徒等,可以成为骑士精神的组成部分;从坏的方面剖析,骑士精神只不过是追求财富和权势的自我满足的价值观罢了,所谓的保护弱者仅仅流于形式主义,现实中的骑士根本不在乎民众的生死。因为在他们眼里,怎样才能捞够油水和攒足政治资本才是关键,而十字军东征则是揭开骑士精神真实面孔的最佳案例。
现实中残酷的欧洲骑士
欧洲国家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前后历经9次,是欧洲及西亚地区最重要的历史事件。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著作《欧洲中世纪史》里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欲”,一阵见血地指出了核心要素。欧洲发起的十字军东征,最早可以追溯到塞尔柱突厥入侵拜占庭帝国以及公元718至1492年间发生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此外,众多无法获得封地的骑士家族次子、婚外子们不满现实的遭遇,纷纷热衷于武力扩张。再加上欧洲商人的支持和贫苦民众的期待,时任罗马教皇的乌尔班二世倍感时机难得,何不趁机聚拢军事力量,向异教徒发动战争呢?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财富、权势、地位皆唾手可得。
公元1095年11月28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城市科勒芒召开宗教大会,发表了著名的【以父之名】演讲。他号召欧洲的人们向东方进军,夺回被突厥人占领的圣土,但凡在圣战中牺牲的勇士将被豁免一切罪恶,顺利升上天堂永享幸福。接着,他又以“东方遍地都是流着奶和蜜的土地,耶路撒冷是人间小天堂”来引诱人们,把东方塑造成一个美丽且富裕的世界。霎时间,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呼喊声,贵族、骑士、民众皆高喊“上帝的旨意”来表达自己强烈的冲动和向往。见目的达成,乌尔班二世撮合欧洲封建领主(包括英格兰)订立了《3年停战协议》,并将十字军出征日期确定在1096年8月15日(圣母升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