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不务正业仍有钱花,古代武林人士如何养家糊口?

2020-07-28 23:21:00 作者: 终日不务正业

在武侠小说及影视作品中,那些武林游侠、江湖中人着实让人民群众羡慕忌妒恨,因为他们一不打工、二不种田、三不做官,一天到晚舞枪弄棒、打打杀杀、不务正业,根本不用担心赚钱的事。还经常“摸出几两散碎银子”,下馆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样的人生太写意了。

那么,他们究竟靠什么为生?如何么养家糊口呢?

第一种活法:寄生派

古代很多游侠虽不事生产、不乐常业,但因声名在外,权贵富豪喜欢与他们交游,经常赠送钱财,他们没有生计之忧。如汉代大侠郭解、楼护就是这样的“寄生派”。郭解徙居茂陵,很多人送钱,有的多达千万;楼护母死,送葬者所乘的车也多达二、三千辆,其中很多人都资助过楼护。

甚至一些称不上著名侠魁的人,有时也可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稳定的生活。如南朝时游侠薛安都,远近交游的人很多送钱送物给他,马牛衣服等物堆得家中到处都是。隋时游侠沈光经常得到京城恶少们的资助,衣食无忧。

第二种活法:剽掠派

“剽掠”就是指以强力劫取他人钱财。自两汉以来,几乎历代游侠都干过此事。如郭解在未发迹前,就曾做过强盗。一些暴豪之侠,更是纵使门下宾客、家奴,公行此事。由魏晋南北朝而及元明,这种风气始终没有消亡。

东晋时祖逖手下就有一批游侠,在饥荒之年劫富济贫。南朝末时的王僧达,纠合民间不良少年,公行剽掠,就不单单是劫富了。

有些游侠更等而下之,于脆入山入海,躬为盗贼,如明代高捷日与群盗剽掠旅客,已根本没有侠行可言。

第三种活法:椎埋派

“椎埋”,就是将人椎杀,然后埋葬了事,有时也泛指将人杀死后埋掉。如汉代王温舒好任侠,少时就曾椎埋作恶。

杀人埋尸,或为恩仇,但也包括为财物,故又有“椎剽”一词,即杀人劫货。如唐肃宗时新安豪侠沈千载,就曾交结椎剽之党,公行劫掠,地方官竟不能禁。

椎埋之风盛于两汉,南北朝时也常可见到。薛安都就常操此业,以至陈宣帝诉其罪状,有“椎埋发掘,毒流泉壤”之语。

一直到明清两代,“群聚为椎埋者”还未绝迹,这些人中,不少是游侠。

第四种活法:掠卖派

“掠卖”,是指强夺人口,贩卖获利。如唐代游侠郭元振“任侠使气,不以细务为介”,曾先后贩卖了上千人口,成为民间一大公害。

与此相关的是“劫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绑票”。清代武林人士为得人财物,也经常干这种事。

明人郑仲夔《耳新》一书记载,广东有位大侠,经常绑架富家子弟,索取赎金。这些富子子弟,总不至于个个都是为富不仁之人。

第五种活法:发冢派

“发冢”,就是盗墓。秦汉以来,兴厚葬之风,由于墓葬丰厚,盗墓的事自然就多了起来。汉文帝墓在武帝时已被人盗掠一空,其他众多皇陵,以后几乎都被盗发过。公卿以下更不能幸免,不仅玉押金缕悉数盗去,并骸骨也尽遭毁弃。

汉末董卓、曹操,两晋南北朝时石季龙、慕容垂等人,都干过此事。唐室诸陵,在黄巢起义时,也尽遭发掘。而无主坟墓被盗的就更多了。这些盗墓人中,大多是些失去常业的绿林草莽,有些是屯戍的军士,此外便是游侠。

第六种活法:盗铸派

盗铸,指违反国家规定,私造货币。

汉代此风最盛,由于盗铸时可以偷奸耍滑,将铅锡等物掺杂进白银中以充成色,因此获利颇丰,以此谋生者也层出不穷。

汉文帝时,吴王刘滇凭借章郡铜山之利,私自铸钱,一时山东奸猾之徒,都聚集在吴国,袁盎称其所招引的大多是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其中就多游侠。

汉武帝时虽严刑禁止,仍未能平息。郭解“休乃铸钱掘冢”,便是证明。

南北朝时期,币制崩坏,原因也在私铸。唐以后,国家币制渐趋稳定,盗铸卜一事随之消歇,游侠才开始收手,转趋他途求利。

第七种活法:私煮派

私煮,指私自煮盐谋利。

秦以前,不禁山海之利,以藏富于民。商鞅变法之后,盐利变成以前的二十多倍。汉以后,因豪强巨盗垄断盐政,朝廷颁立法禁,开始征收赋税,光武中兴,专卖法废止,私煮之风又起。

两晋南北朝至唐五代,或征税,或无税,政既不一,官商勾结,重敛营私,盐政遂弊端丛生,社会上私煮私贩日渐增多,并历久不绝。

隋唐两朝很多不法之徒贩卖私盐,有的甚至公然与官军对抗。《隋唐演义》、《说唐》等书中都写到隋末程咬金贩私盐的故事。

与此相联系,所谓“盐枭”也由此产生。如唐末的黄巢、王仙芝,五代吴越的钱镠、蜀王建,元末的张士诚、方国珍、明代的王直,清代的谭阿昭、蔡牵,大者揭竿聚众,小者亡命江湖。这些人都是游侠出身。

一直到清末,喜欢仗义任侠的关中刀客,仍以此作为一项重要的收入。如著名刀客“王狮子”王振乾任侠好义,他家中有四套大车两辆,大船两艘,就是专川来贩运河东潞盐及茶叶的,当然,被盐枭招来并任用的人中就更多游侠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