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拉拢齐国与此同时,秦国也加紧拉拢齐国,虽然秦齐分居西土和东土,相隔千里,但秦国认为,连齐可以攻三晋,起到“远交近攻”的作用,齐国是张仪“连横”策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尽管秦、齐没有直接利益瓜葛,但齐楚修好,对秦国不利,而赵、燕之乱又使齐国将重心放在北方,因此,齐国也需要秦国的支持。
襄陵之役后,张仪意图连齐、韩、魏而形成以秦国为核心的连横秩序,但由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政出两端,例如韩国,有支持张仪连横,还有旗帜鲜明地支持公孙衍合纵的;还有我们上述讲到的魏国,至于齐国,一直采取观望的态度,与魏国仍然保持会盟关系,与秦国有联姻关系,与楚国曾经联合攻伐魏国。由此可见,张仪的连横策略并非一帆风顺,遭受到了来自韩国、魏国、齐国的阻力,但楚国却先抢一步,先于秦国“连横”之前,合纵五国攻秦。
楚国的合纵抗秦
韩、赵、魏、齐四国战争持续了两年,主要参与者是魏、赵,韩国是依附赵国而伐魏;此外,魏国国内分两派,惠施一派,犀首一派,于是魏国一方面联合韩国,另一方面连齐伐赵。魏国犀首联合齐国在桑丘大败赵国,并借机主导五国相王,而五国相王引发楚国不满,于是楚国大将昭阳率军伐魏国,由五国相王而引起的伐襄陵,此时,齐国也趁机攻打赵国。
襄陵之役后,楚怀王被推选为纵长
此时的楚怀王风头无两,大有称霸中原之势,使得秦国开始重新定位晋日的亲家盟友,将楚国放在敌国的位置上,并改变先前预定的“连横”目标;而夹在秦、楚两大国之间的韩国、魏国处于尴尬境地,或连横、或合纵,首鼠两端,朝秦暮楚,战国时代进入了秦楚两国较量时代。
襄陵战役之后,战国局势对魏国最为不利,一方面是,襄陵战役之后,秦国虽然派张仪相魏,目的不是帮助魏国而是使魏侍秦,恩威并济,并屡次攻打魏国,还夺取曲沃、周平等地向魏国施压;而另一方面,襄陵战役后,楚国开始向北扩张,威胁魏国,魏国加在秦楚两强之间,腹背受敌,想通过合纵伐秦,化解秦国的压力,又能激化楚秦矛盾;最好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忽悠楚怀王为纵长伐秦。
至于五国伐秦的过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进行连横、合纵策略,涉及到战役、战术问题并不多,总之楚国领导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攻伐秦国,惨遭失败。诸侯国第一次合纵伐秦,五国在秦、齐联合攻打下以惨败告终,这场战事也为历史留下了谜团,五国联合为何打不过远在西垂的秦国呢,况且这一时期的秦国,并非特别强大,五国也并非特弱时期,五国伐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五国伐秦失败原因
各国动机不纯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各国参与伐秦的目的不一、动机不纯,五国联军内部之间有无法缓和的矛盾,在联军中,楚国与魏国,魏国与赵国都有领土争端,这些国家只是迫于秦国的压力才暂时在一起的,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合纵盟军;并且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各诸侯国各自为营,都有求和倾向,就连身为纵长的楚国也希望求和,各国在求和过程中还出现互相算计的情况。
例如,秦国对三晋进攻时,尽管三晋已经集结将士,但仍然大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晋将士没有形成合力;在修鱼之战中,首当其冲的韩国,却采取了消极抵抗态度,意在和秦,而赵国畏惧秦国的报复降低姿态,甚至直接取消王号以求得秦国赦免,参加伐秦的燕王哙固守王道政治,禅让王位给子之因为燕国大乱,自顾不暇的燕国随即退出了战场。
楚国没有号召力,五国貌合神离其次,楚国没有号召力,在诸多矛盾杂合下五国貌合神离,尽管楚怀王被推选为纵长,但他却没有号召诸侯国的威慑力,我们从楚怀王“卜交”的方式就能略知一二,楚怀王需要用“卜交”的方式来确定纵长的权威性,这对纵长的地位本身就是一种质疑。
楚国自立国以来,一直以南蛮自居,不尊崇中原礼仪秩序,凭借雄厚的军力鲸吞周边小国而壮大自己的实力,此次,楚怀王合纵,仍然以武力威势为前提的合纵联盟;三晋之所以参加联盟,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将秦国所带来的压力转移到楚国哪里去,因而才推选楚怀王为纵长,在这种情况下,战事一旦进展不利,或者局势有变,这些诸侯国很难听从楚怀王号令,采取自保策略。
齐国被秦国离间叛盟再次,齐国的叛盟使五国伐秦雪上加霜,齐国由于与秦国有联姻关系,两国又相隔千里,无直接利益冲突,故在伐秦战争中采取极为消极的态度;宋国是唯一魏国、楚国、齐国三国之间的缓冲国,当齐国伐魏后,此时,宋国发生夺位之乱,宋偃在齐、秦两国支持下杀宋君而自立为王,导致宋国旗帜鲜明地战争了秦国一边, 使得秦国在战场上占据有利位置,在战争中取得主动权,五国联军压力巨大,这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讨论
笔者认为,五国伐秦失利的原因又很多,推选毫无军事指挥能力的楚怀王为纵长,也是一大败笔,楚怀王之所以成为纵长,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楚国在襄陵之役中取得大胜,成功地抑制了魏国,牵制韩国,感恩赵国,威慑了齐国,此时,在中原诸国中楚怀王个人号号召力最高,具备了统帅六国的资格;其次,在襄陵之役后,楚国威势如日中天,秦国被迫改变连横对象,想连横韩国、魏国、齐国来牵制楚国;再次,夹在秦楚两个大国之间的魏国,左右为难,朝秦暮楚,采取阳合于秦而阴使三晋的措施,通过推举楚怀王为纵长的方式,来激发秦楚两大国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