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之死,元凶是不是姜维?魏国皇帝的一道圣旨解开谜团

2020-07-29 13:19:50 作者: 费祎之死,元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故。按照诸葛亮的遗嘱,蒋琬继任尚书令,成为蜀国大总管。蒋琬病故后,又由费祎继任尚书令。诸葛亮看人的眼光还是相当准的,从费祎在任期间的优秀表现来看,他确实无愧于诸葛亮的信任。

费祎原先是刘璋手下官吏,刘备平定益州后,费祎归顺到刘备麾下。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立刘禅为太子,满腹才学的费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担任刘禅的东宫属官。可见此时刘备也已认识到费祎的价值,有意把他培养为刘禅的第二梯队。

费祎继任尚书令之后,国家多事,北有曹魏的巨大威胁,东有孙吴虎视眈眈,而刘禅又是个平庸之主,国家内外大事,几乎全部压在费祎一人身上。但费祎才思敏捷,举重若轻,“于时军国多事,公务烦猥,祎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于人”,处理公务效率极高,不仅把繁忙公务料理得井井有条,闲暇之余,“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令人啧啧称奇。

费祎不仅善于料理内政,而且颇有用兵之才。延熙七年(244年)闰月,魏国大举出兵伐蜀,蜀汉面临严峻挑战。费祎指挥若定,亲统大军赶赴汉中,抵御魏军。当时前线局势紧张,“羽檄交驰,人马擐甲”,费祎每天却行若无事,谈笑风生,在军中处理军务之余,每天与人下棋饮酒,尽显大将风度,并最终成功击退魏军进犯。可以说,在蜀汉“四相”中,费祎的才能最为接近诸葛亮。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位经天纬地的奇才,却死于一

起离奇的刺杀案。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蜀国群臣举行新年宴会,文武百官济济一堂,开怀畅饮。席间费祎喝得酩酊大醉,武将郭脩突然持刀靠近费祎,手起刀落刺杀了他。一代英才就此殒命。郭脩也被卫士当场击杀。导致这桩案件成了无头案。

费祎之死,很多人怀疑姜维是幕后元凶。原因有二:第一点,姜维与费祎之间素有矛盾。诸葛亮死后,姜维仍旧坚持诸葛亮的方针,积极主战,屡次带兵进攻魏国。但费祎却认为,蜀国实力有限,兵凶战危,应当采取保守策略,保境安民为主。费祎的官阶高于姜维,屡屡限制姜维的出兵数量,两人积怨很深。

第二点,刺杀费祎的凶手郭脩,与姜维关系密切。郭脩原是魏国武将,驻守魏国的凉州西平。姜维北伐时,在一次战斗中活捉郭脩,郭脩就此归降蜀汉。姜维对郭脩非常信任,保举他担任左将军。根据这两点,后人认定,姜维很可能是刺杀费祎的幕后元凶。

事实上,这是对姜维的严重误解。姜维虽然与费祎有矛盾,但他一贯对蜀汉忠心耿耿,为了蜀汉不惜献出生命。刺杀费祎这样的蜀国栋梁,对蜀国造成的不利影响难以估量,姜维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实际上,魏国少帝曹芳的一道圣旨,可以解开这个谜团。《魏氏春秋》记载,郭脩死后,魏国少帝曹芳下了一道圣旨,封郭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饼,绢千匹。

这道圣旨证明,郭脩刺杀费祎案,从始至终就是魏国的一桩阴谋,派郭脩诈降打入蜀国内部,伺机刺杀蜀国顶梁柱费祎。如果郭脩当初是真的投降了蜀国,魏国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加封这样一个投降武将的。了解更多三国史事,请阅读《三国志》。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