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诗人写花的诗,开篇就引人入胜,最后还被《西厢记》模仿

2020-07-29 22:12:07 作者: 不知名诗人写

墙角的花儿若隐若现,疑似墙后美女拂动,这样美好的意境在诗人的描绘之下,渊源流传着。

《望隔墙花诗》

南北朝:刘孝威

隔墙花半隐,犹见动花枝。

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

从高高的城墙下面经过的时候,尽管墙头之处的花朵此时是半隐半现的状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见花儿因为枝条的牵动反而引起晃动的情况。我们猜测是因为墙的后面有美人在有意的攀折花朵吧,而不是因为春风把他们吹动的。

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应该是诗人路过之时随便创作的诗篇,诗中透露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只有诗人自己,此时他也是刚刚从一家花园的高墙之下经过,远远望去墙头之处的花朵也是只在若隐若现的状态之下,却也看到了花儿因为枝条的晃动而引起的上下起伏。诗人面对此情此景,突然兴趣正浓,于是便联想在这栋高墙的后面,一定是有着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在摘花,而不是因为春风吹动的原因。其实在我们看来就是风吹动着枝条使得花儿不停的晃动,但是在诗人的描写之下,显然此时的景色美丽至极。

这首诗从第一句到第二句,再从第二句到第一句,我们看到了诗人描写中的一进一退。在第一句中,我觉得诗人似乎是省略了一个"尽管"或"突然"这样描写的小副句,使得我们在这首诗的文势之上感受到了一阵顿挫之感;在这首诗的第二句中,我们看的出来诗人似乎省去了"尽管"或"虽然"的一个小副句,使得我们在这首诗的文势之上又感受到了一阵顿挫之感。然而到了这首诗的第二句,诗人巧妙的运用副词"犹"字反过来进行强调,这样描写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是读者充分的感受到诗句中带来的强烈的顿挫感。

接下来,诗人也是将"花半隐"这样的静态之美,忽然的转变到了"动花枝"这样的动态描写之上,这也使得诗篇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强有力的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引起了诗人的疑问,所以在这首诗的后两句中,我们才看到了诗人巧妙的运用"当"这个字引出下文,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心中的疑问也是停止于疑问之间的,"当由"与"讵止"也会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呼应,使得读者们回味无穷。但是在实事上,是否真的存在诗人诗中所描写的美人摘花呢?这一点我们也只能是猜测。然而诗人在诗中的想象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是希望可以这样的,即使是读者们不希望生活中会有一个这样的小插曲,但是在我们看来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也是十分美好的。

在我们看来,在这首诗中诗人想表达的意思远不止这些,并且对于后来的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影响。在我们所熟识的《西厢记》中莺莺为约会张生,写下了一首十分著名的诗篇,名字叫做《明月三五诗》,在这首的相关描写中,我们也是看到了刘孝威的这种描写风格,"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与《望隔墙花诗》中的最后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此,我们一不得不对诗人美妙绝伦的表现手法为止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