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北静王水溶密码和林黛玉之死

2020-07-29 23:21:34 作者: 落花流水春去

国民初恋林黛玉

这话如换做黛玉来说,那就该是:”男孩儿未入仕,是颗无价之宝珠,入了仕,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此时的水溶,该是入仕未久,但已经显得颇为老练了,然而他赠与宝玉的手串,被黛玉一句点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稀罕!”

这是黛玉和水溶的第一次凭空对话。

作为主人公,书中宝玉从未对水溶做出过容貌之外的任何评价,可见其实黛玉之言,其实就是他的心语。

水溶和黛玉的第二次凭空对话,依然是通过宝玉,宝玉穿着水溶送的一套蓑衣去看黛玉,这次水溶却是得到了黛玉的近乎佳赞的评论。

蓑衣和手串,有什么区别吗?

唐玄宗李隆基曾作《鹡鸰颂》

北静王给宝玉的手串,叫做鹡鸰香念珠。

《诗经·小雅》“常棣”篇中写道:“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是说鹡鸰作为一种水鸟,困于高塬则鸣叫求助,以喻兄弟相助之意。

这个手串,原本是皇上御赐给北静王的,所以这其中的政治笼络之意很明显。

蓑衣呢?

才子帝王李煜在登基之前,曾写下《渔歌子》,写出了误生于帝王之家的一代才子对于政治斗争的厌倦和逃避心情: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里的并没有出现蓑衣,当宝玉看见黛玉称赞蓑衣精致时,又想把蓑衣送给黛玉,黛玉脱口而出:“我不要那个!穿上就成了个渔婆了!”(此前黛玉说宝玉像个渔翁)

黛玉此时的态度并不是完全的拒绝。

这并不是说黛玉对于水溶的看法有了什么变化,而是作者通过这两个片段,表明了自己的心中的一种取向,作为荣国府的后代,宝玉面临和水溶一样的境地,现实和理想在拉着他往不同的方向走。

水溶最隐晦却最关键的出现,依然是黛玉和宝玉在一起时: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其实这里又是宝玉向黛玉推销“水溶”,但黛玉说的是: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意思很明白:你宝玉和我们女孩儿混在一起的时候,是个纯洁的人,配得上我,但等你出了大观园,走上仕途,就只能成为一个禄蠹,什么肮脏的事最终你都会做得出来。要我嫁给你,我宁愿在大观园这个理想国里死掉。

黛玉泪尽而亡

很显然,这就是黛玉的最终结局。

而水溶如此重要一个人物,在后四十回中却完全不曾出场,因此我猜,水溶或许就是红楼梦被腰斩的关键人物。

因为水溶很可能不只是作者凭空捏造的一个王孙公子的形象,相反,他有可能是宝玉真正的原型。

以四王八公为代表的的巨大政治网络在“兼美之人””宝玉的人生启蒙”秦可卿的葬礼上齐齐亮相,绝不是闲笔,正是这股强大的力量,在被更强大的历史车轮碾过之前,碾压和决定了宝玉的人生。

那么作为文艺作品,作者要怎么写呢?我不敢猜测曹公的笔法,只想以我自己的构思来写,那么就会是这样:

宝宝与水溶来往,钗黛的美貌和才名自然传到水溶耳中,水溶知道金玉良缘的事,而黛玉又算是贾府的人,于是向贾府提亲黛玉,这样一来,不要说宝玉,即便是贾母,也无法抗命,黛玉的下场是绝食也好,溺水也好,反正就是自杀了。

黛玉死了,贾母为了弥补,安排宝玉和宝钗成亲,前一篇中说了,不存在宝玉和贾母讨厌宝钗,相反,她是这两人心目中仅次于黛玉之人。

贾母历尽沧桑,自然知道宝钗的可贵,但宝玉这时候还不是,因此冷落宝钗是很正常的事。

黛玉之死让贾府和北静王尴尬,而宝玉随后的表现,估计是沉迷僧道之说,既不涉政,也不顾家,让水溶看到他和宝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贾府和北静王的的关系随之淡化甚至恶化。

最终贾府在政治斗争中一败涂地时,再无救星,贾家被抄败落。宝钗在贾家败落后如李纨一样青春守寡。

恶俗一点来写的话,可以让水溶念从前之慕,把她纳了,但从前的水溶,还可以算作是可以流动的柔软的水的话,此刻已经是凝结冰冷,无情如雪之人。长大之后,虽然皮囊未改,但我们却最终成了自己讨厌的那个人,任何反抗和逃避都是徒劳的。

所以才会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忏悔,但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