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为何要采取“远交近攻”,而不是联络最近的韩魏?

2020-07-30 12:18:49 作者: 秦昭襄王为何

这会导致什么呢?就是秦国能够集中兵力布防在东面,譬如像楚国、齐国都拥有这种地理优势,但是像韩国这种四面都和其它国家接壤的地理位置,也就导致它必须分散兵力,四处布防,这种军事压力是巨大的。同时也限制了韩国的对外扩张和发展。另一方面来说,优势也可能是劣势。

尽管秦国面临的军事压力相对较小,只要守好函谷关,基本上没有了任何外部压力。但是地处西部的秦国远离中原地区,而且在它的前面还挡着韩赵魏三个国家,成为秦国想要称霸中原的巨大阻碍。譬如秦穆公时代,秦国一直试图东进中原,奈何中间挡着一个晋国,始终不能如愿,这才导致秦国被迫向西面发展。

春秋时期由于晋国的存在,使得秦国无法染指中原

因此,这种地理困局也决定了秦国要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在政治上大体对齐国、楚国和燕国这些距离较远的国家保持相对友好的态度,而对韩赵魏这三个国家保持不太友好的态度。这里有两个地理原因导致:

①韩国和魏国地处中原,是称霸中原必须要消灭的国家;

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所谓“必亲中国”不过是一句政治口号,实际上韩国和魏国是和秦国发生对抗最多的国家,尤其是韩国地处中原腹地,与二周并邻,消灭韩国可以说是意义十分重大的作用。也因为这样,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最先被消灭的国家。

被其它国家包围起来的韩国

②其次齐国、燕国和楚国地域广阔,距离较远,攻打它们价值不大;

如果秦国和韩赵魏结盟攻打齐燕楚三国,它会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秦国需要千里迢迢的从本国出兵,然后横跨韩赵魏三国的土地去攻打对方。物质后勤供应抛开不说,战后的管理问题实际上也十分麻烦,因为远离本土,并不有利于秦国对那些土地的控制。

这一点,范雎早年向秦昭襄王说的明明白白:

且昔齐湣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弊,君臣之不和也,兴兵而伐齐,大破之——《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因为秦国和韩赵魏的盟友关系也不可能是不变的,总有兵戎相见的一天,后者如果翻脸,将齐燕之地吞并,秦国想要出兵解救,恐怕只会被挡在韩赵魏三国的边境线之外。那么显然还不如攻打韩赵魏来的划算和保险,只要将这三国灭亡了,秦国的兵线就能直接推进到齐国的国境线外。

现实情况也是这样,秦始皇消灭山东六国的时候,它的顺序是这样的:韩,赵,魏,楚,燕,齐;可见是一个由近而远的过程,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远交近攻的优越性。综上所述,由于秦国在政治上面临的困局,导致它不能和任何一个国家保持长久的盟友关系。

今天可能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了,目的就是要维持山东六国松散的政治状态,所以当秦始皇一个接一个消灭山东六国的时候,它们还是没有想到像欧洲历史上反对拿破仑那样来一个“反秦联盟”。这也是山东六国灭亡的原因,政治上的不团结,最终被秦国一个个击破。

而在地理上,由于秦国地处边陲,需要先掌控中原,进而图谋天下,所以导致它必须先攻打韩魏,而不是和它们结盟。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秦国不会和韩魏结盟,而是成为它们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