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淮西碑》,又名《韩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写。
《平淮西碑》有一点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它“一碑二文”,天下少有。而且两位作者都是当时名家。碑文的第一个作者就是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第二个作者虽然现在不算出名,但在当时也是一时名士,乃是时任翰林大学士的段文昌。
为何一个碑文会由两位名家撰写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碑文的来由了。
当时唐代政府地方上被藩镇把持,节度使掌握军政大权,父死子继,形成事实上的割据局面。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儿子吴元济继承了父亲的地盘后,还不满足,打算攻占东都洛阳。吴元济从附近州县入手,攻城略地,百姓离开故乡四处逃亡,苦不堪言。大唐官军分为几路围攻,历时三年,始终未能一举击溃对手。
公元817冬,某天下了鹅毛大雪,名将李愬突然下令,连夜向蔡州进发,一夜急行军一百三十余里,凌晨时分抵达蔡州城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城池,吴元济束手就擒。这就是“李愬雪夜袭蔡州”的故事。
这是安史之乱后五十年来,朝廷首次对藩镇取得决定性胜利。随后,河南、河北、山东三十多个州陆续回到中央政府控制之下。
唐宪宗为此龙颜大悦,亲自指定韩愈写一篇《平淮西碑》作为纪念。韩愈抖擞精神,一挥而就,文章如“下笔烟飞云动,落纸鸾回凤惊”,人们竞相传颂。唐玄宗也很满意。
然而没几天,石碑竟然被人拽倒,碑文被毁。破坏御制的碑文是死罪,而作案者一不做二不休,在被捕入狱后,还杀死了两位狱卒。
事情惊动了唐宪宗。原来作案者是石孝忠,李愬帐下的猛将。石孝忠对着皇帝理直气壮:“李愬奇袭蔡州,立下了头功,但碑文却把功劳都算在宰相裴度身上,未免让人心寒。以后再有类似情况,谁还会真正替你出力呢?”
有没有这么回事呢?有的。韩愈领上谕写碑文,当然要将领导作用放在头筹。他在碑文里,重点歌颂皇帝的英明神武,赞美宰相的领导有方,而对其他干活的功臣,则在“序”里点到为止。这也是官方文章的一贯套路了。没想到遇到这么个愣头青。
唐宪宗也是个好脾气的领导,听后下令磨去韩愈的碑文,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重新雕刻树碑。
又过了两百多年,北宋时的汝南知府认为这事办的不对,不合他的胃口。他又下令让人磨去段文昌的碑文,又重新刻上了韩愈的原文。因此,段文昌的文章反倒又不为人知了。
苏东坡写诗云,“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