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音乐是一种普遍的娱乐方式,在当时音乐就已经有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之分。战国中山国先民极爱音乐,中山古乐也有着别具一格、独一无二的特点。
19世纪70年代,中山国的神秘身影逐渐呈现于世人眼前,中山王墓出土了各种各样的乐器,有鼓、铜铙、整套编钟、编磬等等。《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中山国)丈夫悲歌慷慨,女子鼓鸣瑟”的习俗,彰显了中山国是一个有着独特音乐习俗的国度。
青铜编钟
中山国出土的编钟、编磬,是中山国王公贵族间盛行以“金石之乐”为主的宫廷音乐的直接体现。编钟的形式较为统一,钟体偏轻薄,为合瓦式,梯形扁钮短薄,表面平整,舞部呈椭圆形,鼓部较短,钲部有圆枚,鼓部以盘曲缠绕的变形蟠螭纹做装饰,铸造细致且精美,音质清晰发音悦耳。
与编钟同时出土的编磬,由石灰岩制成,形状相同,从大到小排列,磬股鼓的上边均为直线,相接成为钝角,下面连接成一弧形,两外端上角为锐角,下两角为钝角,倨孔为圆形。但该磬腐蚀严重,且有折断,故不能推测其音。
从中山王墓葬船坑的船上有残存鼓、磬、铜钮钟等乐器的情况来看,中山国可能也存在极其特殊的音乐表演方式。中山国排列钟、磬、鼓,以船为舞台,进行水上音乐表演,这在中原地区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中山之人高度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高雅情趣,同时反映出了中山王本人对音乐的特殊喜爱,也是中山先民热爱音律的表现。
狩猎宴乐纹铜盖豆
1981年,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穆家庄村的战国早期鲜虞贵族墓中出土了狩猎宴乐纹铜盖豆,全器通身均有凸铸纹饰,两环耳上饰花叶带纹,器盖捉手和器身上饰狩猎、宴乐、采桑等图纹。
狩猎宴乐图
宴乐图上刻有吹笛者1名、纽编钟4件以及敲钟者1名、吹笙者1名、编磬4枚及击磬者1名、建鼓1件以及击鼓者1名、摇鼓者2名以及歌舞倡优数名,生动地描绘了中山贵族举办宴会时的盛大声乐场面。
由于中山国所处时期特殊,国家历史曲折坎坷,造就了中山古乐的特色——“悲”。中山古乐,慷慨悲壮,纵情豪放,兼之阴柔婉约,自成一派。随着历史的推进,加之地理位置特殊,中山古乐逐渐融入了燕赵之乐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复杂综合的音乐特点。
内容来源 | 中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