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琯兄弟不会反?燕王伤透了刘邦的心,哥俩落入吕后的陷阱

2020-07-17 13:18:55 作者: 卢琯兄弟不会

谁背叛,卢琯也不会背叛。刘邦一定曾是这么认为的,现实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以卢琯的军事能力,别说与韩信、彭越相较,就是和陈豨比,也是略逊一筹,他又凭什么反叛呢?

凭借与刘邦的特殊关系,作为异姓诸侯王,卢琯未必不能保住王位。即便退一步,让出燕王,封侯总是逃不脱的,何必要走这一步呢?

人们总是将卢琯的短处与其他将领的长处相比较,而忘了探寻一下他是干什么的:"交与卢绾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汉书》

卢琯的本职工作原来是:特工。汉朝时没有唐朝的"不良人"、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搞秘密工作的机构,而卢琯就是刘邦身边干这一行的高官。

卢琯知道刘邦的秘密

想一想刘邦怎样从韩信手中两夺兵权,臧荼的被谋反等等,刘邦没少搞阴谋。这是他相对于其对手的强项,卢琯是铁哥们,的确最适合这项工作。

成为燕王、离开刘邦后,卢琯自然是把当年的秘密埋在心里。而刘邦、吕后的幕后活动,也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当刘邦开始逐个地收拾异姓诸侯王,卢琯不认为自己被包括在内。韩信、彭越、英布太强了,他们的势力足以令皇帝睡不着觉。但随着几个王爷遇害灭族,卢琯觉出了不对劲:刘邦的目标是收权,但吕后的诉求是绝后患,而大哥刘邦在犹豫不决后,似乎默许、授权了吕后举起屠刀。"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出于这个推断,卢琯不得不设法自保。他不会背叛刘邦,但刘邦派来的使臣中,审食其负责调查。这很可能是吕后的授意,因为审食其是吕后死党,无论卢琯采取什么行动,都势必在她的算计之中。

果然,听过审食其的汇报,刘邦确认了卢琯的反叛,并派樊哙(又一个吕后团伙成员)为将讨伐燕国。

吕后幕后操盘六、刘邦明白得晚了

刘邦与吕后的共同目标是消除其他人对刘氏政权的威胁。刘邦为其子孙着想,而吕后的诉求更明确,就是为儿子刘盈扫清一切障碍,而功臣们在刘邦之后,很可能不服管制。刘邦病逝,吕后曾秘不发丧,她与亲信审食其商量:"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史记·高祖本纪》

虽然因消息走漏,吕后此计没有执行,但其对武将都不放下,意欲一网打尽,更别提诸侯王的卢琯了。卢琯与刘邦是发小,与吕后也时常接触,对其人的行事及想法都应该有深刻了解。

吕后杀韩信、彭越的行为没有刘邦的默许、甚至授权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尝到权力的滋味后,吕后再也不想回头。她逼迫张良献计,利用商山四皓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导致刘邦欲换太子的计划失败。而在征英布时又身受箭伤,刘邦身体每况愈下,权力逐渐过渡到吕后手里。

对于吕后专权,刘邦心中隐隐地有些不安。但他已经缠绵病榻,朝不保夕,信任结发之妻是他的首选。就在这时,有人密报:以相国身份率兵出征、讨伐卢琯的樊哙暗中表示将会为吕氏灭戚。"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吕后大权在握

樊哙是刘邦信任的大将,虽然娶了吕后的妹妹,刘邦仍将其视为刘氏政权的维护者,寄予厚望。不曾想他竟然倒向吕后,且欲危害其子孙。至此,刘邦才明白,吕后之势已然失控,之前的许多决定已落入皇后毂中。不知他是否还有暇联想到卢琯的被定罪,史书只记载他挣扎着在病榻上发布了此生最后一道命令,杀樊哙:"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此时,吕后已经一手遮天。即使是周勃、陈平这样的国家栋梁,也都畏惧吕后的权势,仅能先设法自保。结语:

在先樊哙、后周勃统帅的汉军打击下,卢琯带着家人及数千骑兵退到了长城内外。他心里还存着希望:刘邦能够病愈,再次逢凶化吉。如果那样,卢琯准备进京请罪。他从未想过背叛刘邦,联络陈豨只是为了自保,卢琯相信刘邦能够理解。在这个等待时机的过程中,他也早有心了理准备,即使刘邦有怒气,要对其施以惩罚,作为兄弟,也心甘情愿。

卢琯期待能相逢一笑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谢。四月,高祖崩,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但细作带回了消息:刘邦病逝,惠帝即位,实际上是吕后掌权。兄弟不在,卢琯终于绝望,带人投奔了匈奴。

家乡、故人、旧事,魂牵梦绕,挥之不去。仅仅一年后,卢琯就去世了。时公元前194年,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