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作为三大势力集团的曹操和刘备,最大规模的一次交手是在汉中之战,双方都集结了重兵,夺取汉中要地,不过在此之前,也就是建安五年,刘备和曹操的第一次交锋中,割据徐州,拥兵数万的刘备为何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快速被曹操击败。
要知道,这件事发生在建安五年,正是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如果曹操大军深陷徐州,那么袁绍赢得官渡之战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刘备也是主动联合袁绍,意欲对抗曹操,那么大好局势下,刘备怎么就败了呢?
首先要说的是,刘备入主徐州事件,当时还依附于公孙瓒的刘备进入徐州,帮助陶谦抵御曹操,也就留在了徐州,而陶谦也是有野心的。
大家都知道袁绍主导的那次讨董联盟,但是陶谦并未参加,有意思的是,陶谦曾经想要自己组建第二次讨董联盟。
《后汉书.朱俊传》俊时犹在中牟。陶谦以俊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乃与诸豪杰共推俊为太师,因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
也就是说陶谦想要借朱俊的名气再度组建讨董联盟,但是响应的人不多,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陶谦忠心为国是假,借机壮大自己,捞取利益是真。
所以所谓的陶谦让徐州给刘备,只能是演义中的情节,不是陶谦的本意,要知道他是有儿子的,为何不传给儿子呢?主要原因就是他被徐州本土士族豪强所遗弃了。
陶谦在经营徐州后期,遭遇过曹操的打击,当时曹操为了削弱徐州实力,采取屠杀策略,加之后来陶谦用人不善,这些都导致徐州本土士族豪强对陶谦的好感大减,少有人愿意继续辅佐他的儿子成为徐州之主。
《三国志.先主传》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刘备因此被徐州豪强糜竺扶立上徐州,陈登孔融也表示支持,糜竺不必多说了,他堪称是刘备的天使投资人,没有他,刘备早就淹没于汉末的局势当中了,要说的是,并未有明确记载说,陶谦同意将徐州让与刘备,这样不符合他的历史人设,毕竟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但刘备于兴平二年(195年)入主徐州后,次年他就在袁术吕布的夹击下迅速溃败,可以说刘备尚未在徐州建立起自己的基业就垮了,此后他辗转到曹操阵营当中。
一直到建安四年(199年),刘备借阻击袁术之机离开了曹操,并再度掌控徐州。
原因很简单,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衣带诏事件。
《三国志.武帝纪》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三国志.袁绍传》先是,太祖遣刘备诣徐州拒袁术。术死,备杀刺史车胄,引军屯沛。
综合史料来看,主要是刘备参与了衣带诏事件,加上曹操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加深了刘备的恐惧,毕竟曹操都说出这话了,不管曹操如何心胸宽广,但都会对刘备起杀心。
所以在衣带诏事件尚未爆发之时,刘备就出走了,而且理由也是充分的,也就是袁术称帝后自败,想要北逃依附袁绍,曹操为了永绝后患,派遣刘备和朱灵在半路阻截袁术,袁术北上不得,最后病死。
朱灵在战事结束后,就回去了,而刘备留在了徐州,刘备趁机诛杀徐州车胄,夺取了徐州,正式和曹操决裂,建安五年,衣带诏事件爆发,两件事一起算,曹操决意先行击败刘备,再北上对抗袁绍。
刘备可是主动联合袁绍的,曹操已经陷入到两线作战的困境中,他果断选择先易后难,首先击败刘备,那么当时刘备的实力如何呢?
《三国志.先主传》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刘备割据徐州后,大多郡县反叛曹操,投奔刘备,毕竟曹操当初在徐州可没干什么好事,所以短时间内,刘备拥有了数万大军。
但在曹操商议讨伐刘备时,郭嘉说过“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并不是真心追随刘备,可是刘备击败了曹操集团的第一波攻势,所以说,所谓的众心未附也不太成立,再怎么说,大多数人也不支持曹操啊。
局势发展是有利于刘备的,可以说只要在建安五年,曹操集团决策是首先北上击败袁绍,再去对付刘备的话,那么刘备有趁机做大的可能,袁绍已经大军压境,北方的袁氏集团才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只是曹操做了正确的决定,那就是趁袁绍大军尚未南下之前,先行攻灭刘备。
《三国志.袁绍传》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兒之病失其会,惜哉!」太祖至,击破备;备奔绍。
三国志中关于此战的记载,个人认为并不是袁绍贻误战机,都说袁绍为了儿子生病拒绝出兵,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征讨刘备是在建安五年正月,二月袁绍的先锋军,由颜良统领已经南下攻打白马了,袁绍率主力部队已经抵达黎阳(今河北浚县),距离许昌已经不足200公里了,这是不发兵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