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汉武帝真的很伟大吗?

2020-07-17 17:47:54 作者: 简评,如何正

前言

尧母门,尧是谁?古代的君王,钩弋夫人是"尧"的母亲,那他肚子里的孩子呢?当时刘据可还活着,这就是像全天下人石锤谁才是下一任的皇帝。好,当时他糊涂了,那之后到巫蛊之祸之间的三年间他都糊涂着?汉武帝这样的政治家会不知道尧母门什么含义?至于怀孕十四个月那就更简单了,造势,尧据说也是怀孕十四个月,包括史书上和钩弋夫人的相遇都是刻意造势。

真正把匈奴怼残的不是汉武帝是汉元帝,不过汉元帝不喜欢儒生,所以后世儒生疯狂称赞汉武帝。实际上汉元帝比汉武帝厉害多了,没汉武帝汉朝肯定不会凉,没汉元帝接盘中兴,那真的很大概率会凉,第一个接盘的汉昭帝刘弗陵虽然也很优秀,但是太短命了。

应当假设无知之幕,你既可能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女真猛士,掠夺前面一片城镇可以为自己家人带来丰厚的财富。反正那群人对自己极不友好又没什么干系杀了就杀了,你也有可能是名南宋的普通居民,家人都在屠杀中丧生,你满腔怒火,打算从军却发现战争没想象中的简单不仅有敌人的刀子还有来自身后的。

你还可能是农民起义军,面对贪得无厌的官府揭竿而起。你可能还是南宋的执政者,不知道卑躬屈膝能延续自己的富贵,还是奋力一搏,赢取更大的空间但却有失败的风险。

土木堡事变,端平入洛,萨尔浒之战,都是明或宋主动进攻却最后大败的例子,不怂和能赢真的是两会事没必要在这点上争吵。再举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不怂却输的例子。司马迁立传的标准,是看重人物实际影响力而非名义,这正是良史的作风。

另外,据我所知,将"汉武帝知道司马迁著史还宽大纵容"的说法推而广之的是电视剧《汉武大帝》。坦白讲,这部电视剧还是不错的,但末尾处加了这么一段就神棍了,而该电视剧副标题写着按史记汉书改编,估计司马迁的棺材板盖不住了。

报任安书很多人读过。但任安是谁?当时司马迁为何要写信与他?写信时,任安是个死刑犯啊!司马迁之所以会写《报任安书》,是因为益州刺史任安写信给他,让他以"推贤进士为务",司马迁觉得任安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们这帮好友,没一个肯出来说句好话的,等我又被起用为中书令了,又要我再冒冒失失地去"推贤进士";我一个刑馀之人,刚刚平反,又怎轮得到我来"推贤进士"?所以一直没有没有搭理他,直到任安入狱了,司马迁怕他死前再也见不到他了,这才和他说几句话,如此而已。

如果是为了立小儿子,那也应该及早通知全国,然而他是临死前才传位的,说明他之前没有备选方案,他的三儿子还以为是霍光把自己的儿子放上去了。公认霍光有再造大汉之恩,就是他没篡位。可见小孩子当君主根本就是次豪赌,赌霍光的RP。

问题就来了,既然是封给死刑犯的信,这封信的秘密程度能有多高,相信不是喝大了的人都心知肚明。司马迁在这样一封信里表明自己之所以忍辱偷生,全因为书还没有写完的缘故,那么显然,司马迁要写书的事,人尽皆知,所以已经被整得死去活来的司马迁,才会不在意在一封给重犯的信里面表明这个事实。

何况,武帝死后,"其书稍出",不代表不出,事实上有很多章节流传于高级官员之间,此外还有很多证据表明知道司马迁在写书的人实在不少,桓谭云"迁所著书成,以示东方朔,朔皆署曰'太史公'",东方朔是皇帝的宠臣,史记能让他过目,汉武帝又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更何况还有类似《汉书旧仪注》:"太史公作《景帝本纪》,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的记载。我们简单的想象一下,如果司马迁写史书是一件无比隐蔽的行为,几乎没有任何人知道,写了十多年,还是高危绝密,那这司马迁可了不得,如果司马迁早就有这样的觉悟,又怎么可能会在李陵的问题上把不住嘴,险些被杀?结语

司马迁之后升任中书令,这可是皇帝的近臣,随时要跟皇帝见面、说话,还要跟随皇帝巡游。那个时候没有纸张,所有的文章,资料都在竹简上,动不动就的"学富五车",司马迁在已经遭受了严酷的处罚下,如果是继续秘密写书这样高危的行当,不被人知道的可能性又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