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实写虚写人物400有余,上至皇妃国公、贵族少爷千金,下至丫环小厮、伶人村妪,涵盖彼时各个阶层。
正所谓“人无完人”,曹雪芹刻画人物禁忌脸谱化,真善美不会集中于一人,反面角色也不只是假恶丑。就连曹雪芹最爱的林黛玉,也会有耍小性子、刻薄的一面,其他人物更不必说了,如此才是真实的人性。
(一)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红学家在评价王熙凤时,用这13个字总结出她的多面。因为心狠手辣,杀害贾瑞、尤二姐性命,所以遭人恨;因为治家强硬,对奴仆轻敲重打,所以遭人骂;也因为怜贫惜弱,救助穷苦老妪刘姥姥、贫寒小姐邢岫烟,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红楼梦》若没有王熙凤,将如宝珠蒙尘,失色不少。我们无法用一个词笼统概括王熙凤,
荣国府管家人的身份注定了她的强势、精明,但仍然在很多时候释放了她的和善、厚道,如此才能让平儿对她死心塌地,收获秦可卿的珍贵友谊。
(二)
初看《红楼梦》时,我很不能明白杀伐决断的王熙凤,为什么会和秦可卿成为闺蜜?从寒门嫁入豪门,又与贾珍传出丑闻的秦可卿,怎么就入了爱权爱财的凤姐的眼?
后来重读《红楼梦》,才渐渐懂得王熙凤的不容易,深宅大院女子的无奈。
德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叔本华说:“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筑在孤独的高处。”王熙凤身处荣国府高位,没有威严是管不住偌大一个家族的,但这样势必会得罪很多人,遭到很多人记恨,所谓“高处不胜寒”就是如此。
在整部小说里,与王熙凤接触比较多的年轻女性,除了大观园那群姊妹,就是贾府里另外两个年轻的少奶奶李纨和秦可卿。
黛玉等人的性格和追求与王熙凤大相径庭,很难成为朋友。而在热衷权力的王熙凤眼中,李纨也绝对不会成为她的闺蜜,毕竟荣国府只需要一个当家奶奶,系出名门,又有儿子贾兰的李纨,随时都有机会抢走王熙凤的管家地位。荣国府和宁国府的事物是分开的,宁国府重孙媳妇秦可卿和王熙凤自然就没有了利益纠葛,如此才能放心大胆的做朋友。何况,她们身上还有相似的孤独与无奈。
在封建时代,丈夫是妻子的命运。王熙凤渴望一夫一妻制,偏偏她的丈夫贾琏朝三暮四,多姑娘、鲍二家的、尤二姐、秋桐......王熙凤就像打怪一样,挨个出招制敌,落得个醋瓮、醋缸的恶名。
秦可卿就更不幸了,与小叔子贾蔷、公公贾珍的丑闻传得宁国府上下皆知,被焦大揭穿后思虑重重、日益消瘦。
绝望的婚姻,让两个人惺惺相惜,焦大醉骂那一晚,王熙凤也在,但她没有因此看不起秦可卿,因为理解对方的处境,反而让她们走得更近了。
自秦可卿生病,王熙凤动不动在百忙之中抽身去看她的闺蜜,无论是劝慰还是流泪,我相信都是出自真心,因为秦可卿是她唯一的好朋友,如果秦可卿去世,她就再也没有释放脆弱的出口了。
(三)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带着无尽的绝望离开了,这真是贾府的一大悲剧。
秦可卿去世当夜给王熙凤托梦:“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是什么心愿呢?原来秦可卿对贾府的处境和未来非常清醒,她给烈火烹油的贾府提出了两个万全之策:一是在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二是将家塾亦设于此,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则后日可保永全了。日后即使败落,祭祀的产业也不会被抄,贾家子孙还有退路读书务农。
王熙凤管家的才能自是不必说了,贾府的那些男子有哪个比得过她?正因如此,秦可卿托梦时才会说“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秦可卿说王熙凤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等一的聪明女子呢?她和王熙凤都希望通过管理好家族实现自我价值,才干又不相上下,不做闺蜜岂不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