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的头四史之一,也是了解和研究三国历史的最重要的史料。不过《三国志》的行文比较简略,一些人物、事件都被忽略不计,很多内容需要其他史料的补充。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补充了很多珍贵的、现在已经亡佚的资料。其中记载了一个人物很有意思,叫做留赞。留赞为了上战场,有过类似关羽刮骨疗毒的举动;每次作战引吭高歌,战无不克,曾经参与东吴中后期罕有大捷“东兴之战”,力撼曹魏的七万大军;后来在进攻寿春的时候因为发病战死。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留赞这个人物。
勇烈得名的留赞,自割足筋堪比刮骨疗毒
大家都知道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这件事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费了不少笔墨,是关羽坚强勇烈的表现。其实留赞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留赞是扬州会稽郡人,他的入仕方式就是做本郡的郡吏。在东汉末年爆发了一次规模巨大的起义,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巾起义”。黄巾军的主力部队基本上在冀州、豫州、兖州以及荆州南阳这些地区,毕竟比较靠近东汉的政治中心洛阳。不过在青州、徐州、幽州、扬州等地也存在大大小小的黄巾军势力。留赞在和扬州会稽郡黄巾军首领吴桓作战的过程中,手刃吴桓,但自己的一只脚也被吴桓击伤,蜷缩无法伸展。
留赞好言兵事,喜欢看一些兵书和史书,尤其是史书中的名将和经典战役。为了能够重新上战场,在乱世中建立一番功业,留赞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冒着生命危险,用刀亲自割断自己的足筋。顿时血流如注,留赞一度昏厥过去。家人没有办法,只能按照留赞的吩咐牵引他受伤的脚。最后留赞苏醒过来,脚也恢复过来。
在东汉末年,名声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得名的方式也有很多。有以前辈积攒的政治资源和养士出名,比如袁绍;有以治书研经、文化教育出名,比如刘焉;有以忠义出名,比如公孙瓒、太史慈,有了名气,就容易入仕,或者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留赞则是以勇烈闻名,被凌统举荐给孙权,凭借军功逐渐迁升至屯骑校尉。屯骑校尉是北军五校之一,而北军五校又是皇帝的禁卫军。留赞做屯骑校尉可能是孙权已经称帝之后,或者孙权被封为吴王的时候。
引吭高歌,战无不克,大败司马昭
留赞在战场上有一种自己的战法,每次发动进攻之前,作为主将披头散发向天长啸,引吭高歌,左右将士齐声应和,用这种方式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士气这种东西非常奇妙,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是一支军队战斗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当初张辽、李典、乐进、薛悌等人用七千人抵抗孙权的十万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张辽八百人冲阵斩将的致师行动有力打击了孙权大军的士气。有了高涨的士气,留赞甚至做到“破敌搴旗,未尝负败”的程度。
根据小编能够找到的史料,留赞最耀眼的一次战绩是与丁奉、吕据、唐咨等人击败东兴堤上的曹魏大军,奠定“东兴之战”的胜利。孙权去世后,诸葛恪成为辅政大臣。他修缮孙权时期未完成的东兴堤,并且建筑两个城坞保卫东兴堤。这个举动引起曹魏的不满,在东吴建兴元年、曹魏嘉平四年(即公元252年到253年)冬,曹魏对东吴发动进攻,一路进攻江陵;一路进攻武昌;还有一路主力部队进攻东兴堤,由司马昭担任主帅,统领诸葛诞、胡遵等人,兵力高达七万人。
面对曹魏的大军,诸葛恪立刻做出反应,起兵四万救援东兴堤和左右两个城坞,以丁奉、留赞、吕据、唐咨等人作为前锋。丁奉等人利用敌人轻敌的缺点,脱掉铠甲使用短刀攀爬上东兴堤,一举击溃东兴堤上的曹魏军队;朱异率领一支部队破坏东兴堤上的浮桥,切断曹魏大军的退路,进一步扩大了战果。“东兴之战”中曹魏损失数万人,死伤之多以及多数士兵葬身水底,甚至导致曹魏葬礼的简化。在“东兴之战”中大部分人只记得“雪夜奋短兵”的丁奉,却忽视了高歌陷阵的留赞。在“东兴之战”之后,留赞被迁为左将军。
“淮南二叛”趁势取寿春,发病身亡
从少帝曹芳开始,司马氏通过政变的方式,逐渐掌控曹魏的政权。这引起一些曹魏忠臣和野心家的不满和骚动。在淮南地区发生过三次兵变,史称“淮南三叛”。在东吴五凤二年、曹魏正元二年(即公元255年),“淮南二叛”爆发,镇守扬州的毋丘俭率军北上进攻许昌、洛阳(虽然只打到了项城)。
关于“淮南二叛”有两种说法,有说毋丘俭与东吴合作,也有说法说没人。反正不管如何,毋丘俭的主力北上,寿春防备空虚,孙峻(曹魏和东吴这个时候内部都比较乱,诸葛恪被孙峻所杀,孙峻控制朝政)率领吕据、留赞趁势进攻寿春,不过曹魏豫州都督诸葛诞已经捷足先登占据寿春,既断绝叛军的退路,也阻止东吴的趁火打劫。孙峻只好撤退,而留赞却在行军中突然发病,无法行动。这个时候诸葛诞派部将蒋班率领四千军队追杀东吴军队。老病的留赞再也不能引吭高歌奋起血勇了,他知道自己必败,将军队交给自己的侄子,威胁侄子赶紧撤退,把自己丢在道上。最后留赞被蒋班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