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 ,书中的一个小故事非常有意思。
刘备被吕布袭击,丢了徐州,和关羽张飞失散,无家可归,刘备无奈,只好投靠曹操,曹操帮刘备灭了吕布,这段故事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阿满许田大猎,董国舅内阁受诏.说的是汉献帝和曹操刘备去打猎.曹操用汉献帝的宝雕弓射中了猎物,随从人员看见是天子的箭射中猎物,以为是汉献帝射中的,高呼万岁.曹操志得意满的站出来挡在汉献帝的前面接受欢呼.这时候,刘备身边的关羽忍无可忍,准备冲出去杀了曹操,被刘备制止.事后,关羽问刘备,我为国除贼,兄长为何阻拦?刘备回答关羽说"投鼠忌器",意思就是怕伤了汉献帝说不清楚。
《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故事精彩绝伦,曹操的奸贼形象跃然纸上,关羽侠肝义胆的气势更是呼之欲出。《三国演义》中的这个故事罗贯中虽然编排精彩了,但不符合逻辑。试想,关羽既然知道曹操是国贼为什么要来投奔曹操?曹操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刘关张三兄弟,关羽却要杀收留他们的主人曹操。公理何在?
先不说关羽在那样的场合能不能杀了曹操,历史上真的有关羽杀曹操这件事吗?
陈寿的《三国志》中裴松之注引的《蜀记》中有这个故事的记载:刘备在许,与曹操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曹操)。
我们知道《三国志》有"陈著裴注"的说法,也就是说陈寿的《三国志》是记录三国历史的权威典籍,但裴松之给《三国志》作的"注"同样重要.宋代的裴松之把陈寿没有掌握的三国资料或是存疑的史料都标注在《三国志》上,极大的丰富了三国历史资料.既然裴松之把这个故事标注在《三国志》上,那么,关羽想杀曹操这个故事就不是空穴来风.
带给我们的疑问是关羽杀曹操是为国除害吗?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为了"匡扶汉室"兴义兵,迎天子、讨董卓、诛吕布、降张绣、击袁绍、灭袁术,平定中国北方,曹操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并不是《三国演义》中关羽说的"国贼"。
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他的《三国史话》中是这样记载这个故事的,《华阳国志·刘先主志》记载: 刘备一起跟随曹操讨伐吕布,包围了吕布占据的濮阳城。关羽对曹操说"我的妻子没有生育,攻下濮阳城以后请把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赏赐给我。"曹操答应了关羽的请求。几天以攻下了濮阳城,进城的时候关羽再一次提醒曹操不要忘了答应自己的事。曹操见关羽三番五次的说这件事,马上怀疑秦宜禄的妻子一定是一位绝色美人,找来一看,如果国色天香,曹操自己留下为妾。后来,刘备和曹操一起打猎,关羽就想找机会杀了曹操,但刘备认为条件不成熟,没有听从关羽的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趁讨伐袁术的机会杀了曹操的徐州太守车胄。公(曹操)东征先主,先主败绩.妻子和关羽都成为了曹操的俘虏,曹操爱惜关羽的勇猛果敢,曾拜关羽为偏将军。
从此以后,关羽在曹操处恐惧不安。曹操也发现了关羽的表情不自然,就派将军张辽找一个借口探探关羽为什么这样。关羽见闻,叹了一口气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发誓要同生共死,绝不背叛,我一定要报答曹公。"曹操听了关羽的话也被关羽的义气打动,赞叹不已。
吕思勉先生认为,关羽勇猛,发誓与刘备共生死,这也是关羽的夙愿。但关羽见了曹操恐惧不安,是因为关羽向曹操请求秦宜禄的妻子没有得逞,曹操夺走了关羽喜欢的女人,这才是关羽杀曹操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什么关羽深明大义,杀曹操是为民除害,况且,曹操在当时的乱世是英雄并不是国贼。
这样解释关羽想杀曹操就合理了,因为曹操夺走了关羽的最爱。男人嘛,有点火气太正常了。《三国志·关羽传》没有记载此事,裴松之注引的《蜀记》与《华阳国志》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差别不大。曹操自己留下了美人,关羽心里非常不安。这两本书都没有说关羽是因为想杀曹操而内心恐惧。关羽刚开始想自己要美人,当时就心不安。关羽心里的这种恐惧就并不如当初想杀曹操的恐惧更深。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不好下定论,但裴松之能记录下来也八九不离十。吕思勉先生也说:唯云,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众散二字,又可补常 之阙。知古人叙事,多不堪密,欲求一事之真,非互相校勘不可也。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关羽义薄云天的正面形象就要大打折扣。在中国传统约定成俗的道德规范中,高大上的正面人物都是一本正经严肃的人,和女人扯不上关系。就如《水浒传》中的好汉们,谁喜欢女人就不是好汉。其实,关羽也是凡人,关羽也喜欢美女,关羽内心也知道恐惧,这才是接地气的人。至于关羽最后成为了不食人间烟火让人敬仰的神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功不可没。
关羽的粉丝们看到这里一定会骂我,还请您嘴下留情,我不过说了说历史上真实的关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