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无忌卸任明教教主之后,把教主之位传给了光明左使杨逍,但是杨逍“年老德薄”,难以服众,明教再次四分五裂,各路英豪纷纷另投明主。当时明教军队基本分为两部分,弥勒宗弟子朱元璋率领的东路军和白莲宗弟子陈友谅率领的西路军。大多数豪杰都投奔了朱元璋,毕竟前任教主张无忌跟朱元璋是旧日相识,而且跟朱元璋麾下常遇春徐达交情匪浅。主要原因还是朱元璋军队纪律严明,所向披靡,正是大好男儿一展身手的最佳平台。当然也有投奔陈友谅的,明玉珍的,也有脱离明教投奔张士诚和王保保的,大浪袭来,泥沙俱起,都是很正常的事。
五行旗就投奔了朱元璋。五行旗顾名思义,就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的五支以旗帜为标志的特种部队。分别为锐金旗,巨木旗,洪水旗,烈火旗,厚土旗。五旗最初的职责是守在昆仑山光明顶附近保卫光明顶总坛圣火不灭。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五旗损失惨重,锐金旗掌旗使庄铮还被灭绝师太杀死。张无忌当了教主,带领明教群雄离开西域来到江南,联合六大门派和各路志士,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出于实战需要,杨逍对五旗进行了扩充改编,每旗就有两万多人。他还精心排练了一个阵法,在屠狮大会上一展身手。今天单说烈火旗。
但见五百名头裹红巾的烈火旗教众抢进场来。各人手持喷筒,一阵喷射,广场中心满布黑黝黝的稠油。烈火旗掌旗使辛然挥手掷出一枚硫磺火弹,石油遇火,登时烈焰奔腾,烧了起来。明教总坛光明顶附近盛产石油,石中日夜不停有油喷出,遇火即燃。烈火旗人众每人背负铁箱,箱中盛满石油,喷油焚烧,实难抵当。
五行旗投奔朱元璋后不久,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东路军和西路军在鄱阳湖展开生死对决。陈友谅制造了巨无霸级别的楼船数百艘,皆高数丈,饰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马棚,上下人语声不相闻,舻箱皆裹以铁。陈友谅还把这些大船用粗铁链连在一起,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朱元璋的船都是小船,不能仰攻,连战三日,几殆。朱元璋也差点被陈友谅麾下骁将张定边近距离杀死,幸亏常遇春眼明手快,一箭射到张定边,朱元璋方才躲过一劫。
第四天下午三点左右,天佑朱元璋,七月炎夏竟然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实火药芦苇中,纵火焚友谅舟。风烈火炽,烟焰涨天,湖水尽赤。”陈友谅损失惨重,撤退途中从船舱中探出头来观察敌情,被锐金旗乱箭射死。
这里“操七舟”的敢死士就是烈火旗掌旗使辛然率领的烈火旗精英。其实陈友谅也防备对方火攻这一招,毕竟当时的火器已经大规模用于战场,火枪火炮应有尽有,虽然远程威力说不上有多大,近距离作战还是很有效果的。因此陈友谅的大船外面都包着一层厚厚的铁皮,单靠火药芦苇很难短时间燃烧起来。而且大船附近还有往来巡梭的护卫船防止敌军火船靠近,所以想要放火难度是相当高的。如果好烧,朱元璋早就开门放狗了,根本不用等到第四天下午,还差点把命搭上。
东北风起给了朱元璋军千年一遇的好机会(上一个机会是三国时孙权对曹操的赤壁之战)。东北风能够顺利将辛然敢死队的小船安全送到陈友谅大船附近。辛然带着烈火旗弟子靠近大船,先用强力弹簧机括射出硫磺火弹,火弹在空中炸响,爆出火焰,紧接着用喷筒朝天喷出石油,石油遇火即燃,且很难扑灭,落在甲板上迅速燃烧,顿成燎原之势。烈火旗的掷弹筒是跟峨眉派学的。屠狮大会上,峨眉派用“霹雳雷火弹”杀死好几个江湖人士,一时名声大噪。霹雳雷火弹是西域大食国人制造的暗器,杨逍对此一个门清。因此屠狮大会之后,他专门派人去大食国学到了这门绝技,配备到烈火旗的队伍中,没想到在鄱阳湖之战派上了大用场,不仅改变了战争局势,而且鼎定了大明三百年的基业。
1368年,大明帝国建立,朱元璋论功行赏,封烈火旗掌旗使辛然为忠勇伯,食禄三百石,予世券。后坐胡惟庸党,诛死,爵除。辛然有二子,一名显,一名兴,皆发配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