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刘晔传》记载,曹操曾在攻打汉中时,撂下过这样一句话:“此妖妄之国耳, 何能为有无 ? 吾军少食,不如速还。”
曹操嘴里的这个“妖妄之国”,正是被张鲁割据了近30年的的汉中。
虽然在曹操眼里,张鲁政权是个“妖妄之国”,但许多三国史专家却认为,它是三国世界中最有魅力的政权。
张鲁政权究竟有多“妖”,它身上有何种“魅力”,又是靠什么在一隅之地上支撑近30年的呢?
一、张鲁与五斗米道
提到张鲁,不得不提五斗米道,因为张鲁不仅是汉中的“无冕之王”,还是此教的第三任教主。
五斗米道,本是道教其中的一个教派,因为入教者需要交纳五斗米作为入教“报名费”而得名。
五斗米道名义上的第一任教主,是张鲁的祖父张陵。公元143年,张陵在鹤鸣山创教,并在巴蜀和汉中地区传道。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位,张衡死后,就轮到张鲁继承五斗米道的衣钵。
五斗米道实际上是多元文化的混合体:它既奉《老子》等道家学说为经典,又继承了阴阳五行和秦汉游方术士的炼丹求仙术,并且还在盛行于西南土著身上的巫术中汲取了精华。
在当时生活困苦、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的巴蜀和汉中地区,“鬼神崇拜”由来已久。五斗米道利用这种愚昧和落后,打着以“鬼道教民”的旗号,把自己称为是“鬼道”,称道中的巫师为“鬼吏”,称学道的初学者为“鬼卒”,以免费治病救人,拉拢信徒。
不光如此,与逃避现实的道术有所不同,五斗米道的领导者引导他们的信众们要为了摆脱奴役而与东汉朝廷斗争: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注引《典略》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矅。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矅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后汉书·灵帝纪》说:“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秋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寇郡县。”
正因为以上原因,在曹操这种以正统自居的人眼里,五斗米道是“妖道”,而张鲁治下的汉中,就是不折不扣的“妖妄之国”。
二、张鲁割据汉中的三个阶段
从张鲁191年占据汉中,建立政权,到公元215年,他在曹操的打击下不得已投降,一共割据汉中长达近30年,而这段漫长的时间又可以明显的分为三个阶段:
1、发展
刚才我们在说到五斗米道反抗东汉朝廷时,也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张修。公元184年,张角发动黄巾之乱时,五斗米道张修也进攻巴郡,与之遥相呼应。张修其实是五斗米道快速发展的关键人物,据此,也有人将张修作为五斗米道的真正创始人。
但是,张鲁最后却做了一件不太地道的事,他不但杀了张修,还夺取了他的地盘和教权。
《三国志·张鲁传》:“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
张鲁杀死汉中太守苏固,夺取了汉中作为根据地,还袭杀了张修,夺取了五斗米道的控制权。接着,他“断绝谷道,杀害汉使”,与东汉朝廷决裂;铲除了汉中地区的豪强势力,同时还攻取巴中,多次击败了刘焉、刘璋的进攻。至此,张鲁独霸汉中,进入鼎盛时期。
2、摇摆
张鲁独自守在相对闭塞的汉中盆地,从公元200年开始,他就开始了“保土自守”政策。一方面,东汉朝廷赐予他汉宁太守和镇民中郎将的封号,张鲁照单全收,欣然笑纳,等于还是承认了与东汉的隶属关系。另一方面,他同时还跟东汉分庭抗礼,保持自己政教合一的政权组织特色,张鲁名义上是东汉的太守,同时还兼任五斗米道的教主。
3、覆灭
公元215年,曹操出征汉中。张鲁本来想要投降,结果其弟张卫不肯,率兵数万守卫阳平关,最后被曹操攻陷。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撤退至巴中,后被曹操安抚并招降。张鲁政权就此覆灭。
三、张鲁治下汉中为何富有魅力?
1、实行政教合一
《三国志·张鲁传》记载,“张鲁在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为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教合一政权组织模式:
1、“师君”,是对教主张鲁的尊称,是最高领导者。
2、“祭酒”原本是道教中教职人员的称号,而在张鲁政权中,这个职务由五斗米道中信仰忠诚、办事可靠的人担任,主要负责执掌教化、推行政令、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维护治安等等,是汉中政权基层组织中,集教、政、军于一体的领导者。
3、“鬼卒”我们刚才讲过,是指新入道者。
师君、祭酒和鬼卒,构成了张鲁政权的人员架构,虽然三者具有高低不同的教阶,但他们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体现了当时人们渴望实现平等的愿望,而它得到的效果是“民夷便乐之。”百姓非常拥护。
而且,张鲁以《老子五千文》为精典,使其信徒得到了精神上的皈依和宁静,这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2、实行福利普惠制度
汉末三国时期,战乱频仍,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生活资料极度缺乏,为此,张鲁实行了在当时看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福利普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