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看破生死的人,对于生死的含义,他才是真谛的领悟者

2020-07-19 16:43:05 作者: 历史上最早看

昔日庄周梦蝶,分不清梦还是现实,分不清是自己化作蝴蝶还是蝴蝶化作自己,提出了人不可确切的区分真实和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可以说是最早的感悟生死虚幻的代表人物了,庄周化蝶,不仅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更是成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之作。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向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诡辩著称,于老子的清静无为相辅相成,并称为“老庄”。但是从他们的文学作品上来看,庄子的文化素养要稍高老子一筹,他的代表作《庄子》以及最著名的《逍遥游》,不仅用词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更是可以将晦涩的道理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写出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通过两个现实物的存在,来说明时间上存在的差异,让人一听就有了共鸣,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后人才称庄子的作品是“哲学的文学,文学的哲学”。

正是因为这样哲学思想,庄子对于生死的理解也异于常人,俗话说,人生在世,肯定免不了七情六欲,庄子自然也会经历这样的事情,尤其是面对生死,儒家学者一向对于生死都是避而不谈,不会轻易谈论,但庄子来说,对于生死表现的可以说是一种超然于时代的悠然态度了。身为战国时代著名的大家,庄子一向以异于常人的表现和“出格”的言论而闻名天下,对于生死,庄子也有自己的认识,更是做出了一些让人大吃一惊的行为。

“发妻亡故,鼓盆而歌”,庄子在晚年时,他的结发妻子去世,当时的宰相惠施是庄子的老朋友,因为也到了晚年,也是告老还乡在家,听到了庄子妻子去世的消息,赶忙赶去庄子家安慰庄子,庄子家里过于简陋,车马通行不过,惠施就下了车,往庄子家走去。

当时庄子的大儿子正在门口迎接前来吊丧的人,看见惠施来到,就赶忙迎接,惠施说了几句丧礼致辞,就面露悲伤的进到灵堂,一进去却看到让他把大吃一惊的场景,只见庄子岔开腿坐在棺材旁边,手中还拿着瓦盆高歌,一边唱一边击打瓦盆,对于来往的宾客视而不见,要知道,古人对于生死大事是极为看重的,尤其是葬礼这种场合做出如此行为,可谓是千古来第一人了。

惠施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对庄子说:你们夫妻多年,她又为你诞育子嗣,耗费了青春的年华,如今年老去世,你看的淡也就算了,竟然还唱歌,是不是太过分了。庄子听完,从唱歌中醒悟过来对惠施说:你这话说得不对,我本是一介凡人,怎么可能不难过,可是我想到她本是阴阳交汇形成的一道魂气,后来经历数年的生活,生老病死,我就不觉得有多难过了,回顾她的一生,就跟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眼看他从简陋的房屋到了天地的大屋子里,我不应该为她高兴嘛?

听到庄子这一副离经叛道的理论,惠施气的无语,放下几两金子,暗骂了一句就走了。之后惠施也亡故了,虽然庄子在妻子死的时候表现的一种看破生死的超然态度,对于好友也不免悲伤,出于怀念好友惠施的原因,庄子在《天下》中续写了五百言的词来表达对于好友的怀念之情。从上述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庄子确实有异于常人的一个生死观,和对待生死的那份从容超然。在《知北游》中更是写到“生也死之吐,死也生之始,若死为徒,吾又何患”,生死之间只是相互依存的,有生才有死,有死故有生,生命的开始是魂气的聚集,生命的消散是魂气的散去,又这么能说死不是一种新生的开始呢?

当然这些只是庄子对于他人的一种生死观,对于自己,庄子表现的就更加坦然了,庄子在弥留之际,他的徒弟都说要在其死后厚葬自己,庄子却说:我以天地为棺,以日月为玉,天地万物都给我送行,这样的葬物难道还不够珍贵吗?看着老师即将去世,徒弟们都忍不住落泪说:我们不是在乎这些葬礼的贵重,只是这样天地为棺,我们害怕老鹰和乌鸦啃食你的身体,庄子淡然道:天上有老鹰和乌鸦,地上还有蚂蚁呢,不能厚此薄彼啊。说完就平静地去世了。

虽然后世对于庄子的这种生死观有很大争议,但是对于一个人能坦然面杜生死也是尤为敬佩的,但是对于庄子来说,他已经看破了生死之间的道理,正是有了死亡才会有对生命的感悟,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不仅能站在制高点看待世间万物,如过往云烟,更是表达了自身三观的完善,没有死过的人,不知道生的含义,没有活过的人,难能明白死亡的新生,这可能就是庄子对于生死观的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