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车横行的年代,魏武卒却能称霸,证明机会比实力重要

2020-07-17 13:24:44 作者: 在战车横行的

战车是先秦时期的战争利器,在战国时期战车的数量成为衡量各国国力的标准,乘就是计算战车的单位,从万乘到千乘以此类推,战国七雄就是七个拥有万乘的国家,而千乘就是一些中等国家。

先秦时期的战车图片

战车起源

根据《考工记》中记载,曾在河南省安阳市出土过一辆商朝时期的战车,这是目前出土的时代最早的战车,而在商朝之前虽然也有记载战车的存在,但是至今未曾挖掘到,但从现有的证据看是商朝率先使用战车的。这一点在周武王伐纣中就有表现:

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史记·周本纪》

这是周武王攻打纣王的主力,其中有战车三百辆、精兵三千人、披甲战士共计四万五千人。从这种就可以看出战车已经被投入使用,但是从战车的数量来看,战车还未曾大规模的投入战争,只能说是小规模的尝试。

事实证明在冷兵器时代战车拥有强大的冲击力,于是在商周决战的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就使用了大批量的战车:诸侯兵会于牧野时,有战车四千乘之多。从这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当初的三百乘到现在的四千多乘,战车的数量已经开始突飞猛进,战车时代来临了。

战车已经大量投入战场

战车已经成为战场的主流

到了春秋时期简直就是战车的天下,因为各路诸侯之间的长期争霸,中原大地已经成为了战车之间的舞台,因战车获胜的战役数不胜数:齐桓公曾多次联合诸侯安定天下,在军事上靠的就是战车八百乘;在齐国称霸之后的晋楚争霸时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曾出动战车七百乘对抗楚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车也渐渐从大国产物最终衍变为各小国也开始普及,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郑宋之间的大棘之战,郑国收集宋国的战利品中获得战车四百六十辆,可见此时战车已经成为战争中的一种标志。到了春秋晚期,根据《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此时晋国的战车已经达到了四千乘,这还只是一个国家就足够匹敌当时周朝的全国之力,可见此时的战车是何等的风光。

城濮之战双方战车交锋

不仅仅是在春秋时期,战车一度到了战国时期依旧是各国所依仗的重要军事器械,可见此时的战车已经成为了战场上的主流,但就是以战车为主流的年代,为何以步兵为主力的魏武卒可以快速崛起并成为各个国家的噩梦呢?

作为“非主流”的魏武卒快速崛起

《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这是《荀子》一书中对于魏武卒的记载,可见魏武卒的非同一般:每个人身上都穿着三层重甲带着重剑和铁戟,同时还要背着五十发箭矢,是不是想说每个人就如一个人形兵器一般?但是他们出行只携带三天的粮食,可见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自信,并且魏武卒主要是由步兵组成,在这样一个年代用步兵作为精锐,实在是有些“非主流”

身穿重甲手持长戈的魏武卒

虽然吴起组建这支军队让很多人都为之不解,但是吴起和魏武卒用实际证明:从创建到全部覆灭,魏武卒共经历大小战斗七十二场,其中胜利六十四场,这种近乎全胜的战绩在古今历史上实在少见,我们举两个简单例子:

吴起伐秦,武卒攻无不克

公元前409年,魏国作为三晋之中最强大的国家自然需要扩张,于是作为接壤国家的秦国就成为了魏国的首要目标,魏文侯命吴起为主将去攻打秦国的河西地区,并且需要筑城来严防秦军,这明显是一个不容易完成的战略,但魏武卒成功了。

吴起率领魏武卒一路向西进攻秦国,期间历经大小战争共计六十四场,原本只是计划攻打秦国河西部分地区,最终却将秦国整个河西地区全部收入魏国囊下,并且还顺利的在河西地区建立了西河郡,有效的限制了秦国的发展,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点就是魏武卒攻下了让秦国引以为傲的天险函谷关让秦国一度陷入恐慌之中,从而魏武卒留下了攻无不克的传说。

武卒锋芒,势不可挡

阴晋之战,武卒千古留名

公元前389年,因为魏国长期占据河西一带并建立西河郡对秦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派出五十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的西河郡,在数量差距巨大的情况下,魏武卒不待命令就穿上甲胄主动要求征战。

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吴子·励士》

这是吴起对于魏武卒的要求,大致意思就是如果战车兵不能缉获敌人的战车、骑兵不能俘获敌人的骑兵、步兵不能俘获敌人的步兵,就算是胜利了也算没有功劳。在此等要求下魏武卒非但没有丧失志气反而士气大增。

魏武侯看到此等景象特意再加派五百乘战车和三千骑兵,但是这和秦军的数千战车、上万的骑兵之间仍旧有非常大的差距,不过魏武卒在秦军中反复冲杀,破坏掉秦军的主要战力:数千乘战车。自此之后秦军一路溃败五十万大军转眼间烟消云散,此战之后魏武卒千古留名。

魏武卒行军都穿重甲

作为战场杀器的战车为何挡不住魏武卒的侵略?

魏武卒确实强大

魏武卒的强大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统帅武卒的是名将吴起,吴起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带兵经验,在魏国之前吴起就曾带领鲁国战胜当时强国齐国可见非同一般,并且后人将吴起著作的《吴子兵法》和孙武著作的《孙子兵法》合称为《孙武兵法》,可见吴起的经验之丰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