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毙命张氏帅府,背后张学良有哪些隐情?

2020-07-17 13:22:42 作者: 杨宇霆毙命张

张学良曾“改旗易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堪称“三造统一”;但张学良也因为“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而成为争议性的历史人物。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只怪我做错了一件大事,就是杀了杨宇霆”,张学良击毙杨宇霆真的错了吗?笔者带您剖析,杨宇霆在奉军的影响与张学良击毙杨宇霆的原因。

张作霖

杨宇霆是奉系崛起的关键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原本驻防洮南的张作霖,率军协助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镇压革命党稳定东北局势,由此获得“奉天中路巡防营统领”,奠定张作霖在东北的军事地位。

从县城的驻防官,跃升为省城军政要员,不仅要面对政府监督,还要处理日本及苏联事务,这并非绿林出身的张作霖强项,以“小诸葛”著称的杨宇霆进入张作霖视野。

首先,杨宇霆16岁便考中秀才,又曾留学日本数年,学识渊博眼界宽阔,能够搭建与日本的桥梁;

其次,杨宇霆归国之后,在军队与军械厂任职的经历,熟知国内政治运作,分担张作霖与政府沟通;

最后,杨宇霆法库县家世清白,与奉天督军署参谋于珍是同学,危机四伏的张作霖,更需部将忠诚。

杨宇霆能力、经验与忠诚,三者均具备,1912年张作霖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二十七师师长,杨宇霆便被张作霖委任为二十七师参谋长,跻身奉系高层。

张作霖与杨宇霆

杨宇霆性格孤傲,整肃军纪“六亲不认”,使张作霖麾下二十七师战斗力得到提升;为张作霖制定合理税收,赢得东北民众拥护;确立联合皖系外交方略,使张作霖赢得生存空间;秦皇岛拦截军械,使张作霖军事实力稳固。

张作霖1916年被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杨宇霆即被任命为奉天督军署参谋长;张作霖1918年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杨宇霆升为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命杨宇霆出任江苏省督办;张作霖升迁之日便是杨宇霆升迁之时。

杨宇霆任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期间,资金由东三省分担,奉天出半数,吉林与黑龙江出半数,实际支出远超预期,奉系将领颇有微词,唯有张作霖坚定支持,使东北兵工厂成为民国时期,制造种类最全,产量最高的军械制造厂,打破国外对重型武器的垄断。

奉天兵工厂

张作霖与杨宇霆是相互成就,杨宇霆在奉系的官职,1922年通电“联省自治”,仅位列张作霖与吴俊升之下,是奉系的第三把交椅,但奉系真实排名,杨宇霆连前十都进不去。

张作霖击败蓝天蔚、段芝贵、冯德麟,成为东北势力最强,却并非唯一的军事力量,诸如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汤玉麟、李景林等十余人,都拥有独立武装和部分税收。

而杨宇霆没有直属武装,借调部队又拖延不配合,才会失去江苏省督办职务;协助创建东北海军和空军,但总司令由张学良担任,杨宇霆连海军舰队都没捞到,更何况战略性更高的空军。

“皇姑屯事变”,奉系首领张作霖与实权吴俊升同时身亡,东北军内部会议决定,舍弃张作霖长子张学良,推举张作相担任东北保安司令,失去张作霖庇护的杨宇霆,连提名资格都没有,注定在东北军的艰难结局。

杨宇霆

杨宇霆阻碍张学良执掌东北军

奉军精锐第三军团,是张作霖专为张学良打造的精锐,虽经郭松龄反奉而削弱,但整编后更忠于张学良,且张学良驻守京津地区,回师东北内战或者划京津自治,都将削弱奉系实力。

张作相与张作霖没有血缘关系,但浴血奋战之情不逊于亲兄弟,奉军诸将各怀心思,若违背张作霖嘱托,则张作相成为众矢之的,担负东北动乱或内战罪责,因此坚定支持张学良主政。

对28岁的张学良而言,张作相主动交出奉天军政权利,管理吉林省军政事务,杨宇霆没有兵权又熟悉奉天军政,是张学良执掌奉系的最佳过渡。

然而,杨宇霆是个烟酒不沾,又脾气耿直倔强的人,面对张学良“嗜好”难以忍受,当众批评教育张学良,使张学良感到难堪,随着军政要务经常越过张学良,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

张学良

杨宇霆有功于奉系的崛起,但张学良却必杀杨宇霆,总结为三点:

第一,“郭松龄反奉”导火索便是杨宇霆,张学良对郭松龄充满同情,加之杨宇霆的训诫姿态,张学良的个人感情难以接受。

第二,常荫槐掌管东北铁路物资运输,并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黑龙江省主席,士官派势力急速膨胀,威胁到张学良统治地位。

第三,东北“改旗易帜”,借助国民政府抗衡日本威胁,但杨宇霆公开反对,并且与日本特务联系紧密,引起国民政府警觉。

杨宇霆被杀后报纸

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改旗易帜,便纠结是否要处置杨宇霆和常荫槐,既是担忧谁能取代杨宇霆,也是担忧杨宇霆背后士官派的反应,期间张学良不仅到寺庙祈福,还在张氏帅府内多次抛掷银币,体现张学良内心的纠结。

1929年1月10日晚,在张学良的授命下,奉天警务处处长高纪毅与张学良副官谭海率六名士兵,将杨宇霆和常荫槐击毙于张氏帅府老虎厅内,旋即召开会议公布杨宇霆和常荫槐罪责,并向国民政府和日本使馆通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