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是谁?我所说的李靖可不是《封神榜》、《西游记》等神话小说里面的商朝陈塘关守将托塔天王李靖,而是那个大唐王朝第一名将李靖。
我想说他是大唐军神也不为过。无论战功、能力、还是知名度,他都有资格享有这个荣誉。为此,大唐王朝专门设置武庙,李靖就名列武庙十哲,和诸葛亮、韩信、白起、孙武、吴起等古之名将同列。
李靖
李靖用兵,因地制宜而善用奇兵,出其不意却又当机立断,他一生征战纵横南北,横越东西,从河川纵横的江南到广漠无垠的大漠,从水流湍急的大江到海拔四千米的青海高原,所向克捷,战无不胜,无不体现了独特的战术风格。
知道突厥吗?那是隋唐时期,长城以北实力最强的游牧民族,堪比秦汉时期的匈奴。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与游牧民族作战,往往都是兵出几路,但却总是事倍功半。因为总有那么几路大军,要么迷失于大漠之中,要么根本找不到敌人决斗。就比如西汉王朝的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两次与匈奴作战,都没有一战而消灭匈奴。
可是李靖竟然一战,便完成了唐代以前历代王朝想要做却又做不了的事情:消灭东突厥,生擒其单于颉利可汗。
那李靖是怎么做到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唐王朝与突厥之间的恩恩怨怨。
起初突厥还是一个统一的汗国,只不过在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手里,被打成了两截:西突厥与东突厥。不过这个东突厥很喜欢和隋朝搞摩擦,因为北周大义公主之前嫁给了东突厥可汗,因为杨坚篡了他宇文家族的皇位,这个大义公主就蛊惑可汗进攻隋朝,只不过杨坚来了一个大义灭亲,将自己的妹妹义成公主嫁给了东突厥的突利可汗,并撺掇他夺了自己哥哥的汗位。果然突利可汗上位了,并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启民可汗。
东突厥与西突厥
由此看来,隋朝时期,东突厥和隋朝还是相安无事,怎么到了大唐时期,就发生了矛盾呢?
原因很简单,大唐初建国的时候,当时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崛起,他们为了增强夺取天下的实力,向东突厥当时的始毕可汗(启民可汗的儿子)购马,于是当时的始毕可汗的小日子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他把在马邑造反的刘武周,封为了定杨可汗,把在宁夏造反的梁师都,封为了大度毗伽可汗。
就连当时的李渊也向始毕可汗称臣,其目的就是为了换取利益,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可是大唐王朝一段耻辱历史,可碍于天下未定,不得不忍辱负重。
后来始毕可汗死后,义成公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软蛋,便让小叔子阿史那咄苾继承了汗位,也就是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
可是,颉利可汗比他老哥的野心更大,一上位就开始和唐朝产生摩擦,一年交战几次,只不过两边互有输赢。这当中或许有义成公主在旁的撺掇吧,毕竟义成公主是隋朝杨氏,为隋朝复国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公元626年8月,颉利可汗便亲率10万大军直接杀到了长安城下。当时正值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不久。
当时的突厥大军到达渭水之后,颉利可汗看着高大雄伟的长安城,十分的兴奋。但是,他也明白长安城城高墙厚不易攻破,所以,他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硬攻,而是派出了亲信执失思力进城,名义上是要和李世民谈谈“两国之间的和平”,实际上则是打探一下长安的虚实,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当时摆在李世民面前的无非两条路:战与和。
李世民
战是有一战之力的,可是得不偿失。
首先要知道李世民刚刚登基,父亲李渊、兄弟李建成的势力还都没有清除干净,如果李世民率军出城长期作战,长安城里李渊的势力,极有可能会发动政变复辟;
其次,大唐现在急需休养生息,而此战必然不能彻底消灭突厥,以后突厥必然会大肆报复,国内便不能一心一意搞生产。
所以战不是最好的办法,唯有和谈才是最好的选择。
为此李世民忍辱负重,亲自到了渭水河畔与颉利可汗方面会晤。在会晤当中,两人在长安的西边杀了一匹白马,歃血为盟,这就是渭水之盟。
不过这个盟友最后谁也没准备遵守,等于白签。但是看在唐朝给钱的份上,颉利可汗真的就撤兵了。毕竟打又不能打,退又不甘心退,所以就适可而止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完,4年后,唐朝调集了10万大军,兵分6路对东突厥发起了灭国之战。
唐灭东突厥
以上六路大军,全部受李靖节制。
足见李世民对李靖的信任。而李靖也不负所托,以三千铁骑奇袭定襄,打得颉利可汗抱头鼠窜,并乘胜追击,突厥竟无丝毫还手之力。在唐使出使接受颉利可汗求和的时候,李靖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出兵生擒了颉利可汗,一举灭了东突厥国。
这一战,作为大军统帅,李靖从战略意图,战役决心,战术运用,用兵过程皆可称冷静果敢,举重若轻,无可挑剔。
昔日渭水求和之耻,短短十余年即一朝而雪,同时也为接下来文治昌隆的“贞观之治”,打下最好的外部环境。从此以后周边诸国面对大唐铁骑未战先怯,为以后大唐将领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埋下了伏笔。#历史##唐朝#
大唐王朝全盛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