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三十六年,王(齐湣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於章华东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战国风云突变,国与国之间的盟约,如同废纸一般,昨天还信誓旦旦约定为盟友之国,今天可能就变成了兵戈相向的敌对之国,何也?
是“利”,正所谓: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一成不变的利益。
战国七雄
当此之时,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没有征战沙场的统兵之能,亦没有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却混迹在战国如鱼得水,这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纵横家。
说到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您会想到谁,很多人会不假思索的想到张仪、苏秦,也是,毕竟他们是纵横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正所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但我们本篇要说的并不是他们二人,而是苏代。
齐湣王称帝后为何又取消帝号?不是他有自知之明,是被苏代忽悠了,而秦昭襄王去除帝号,亦和苏代有关系。
那么问题就来了,齐与秦既然可以并称“东西二帝”,说明齐国的国力并不弱,那么为何最终东方齐国成为了失败者呢?
秦昭襄王
本篇飞鱼就从秦齐的称帝说起,聊聊苏代和齐国的故事。
与齐称帝,秦国打了一手好算盘。
秦昭襄王是秦国统一华夏之前,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他的一生是秦国走向独强的见证,尤其是对外的征战扩张,得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而他在位期间为秦国统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了山东诸侯的有生力量。
当然,秦昭襄王能够完成这一步,还得多亏了战神白起,关于白起的故事,我们暂且不表,白起的攻城略地,横扫诸侯,让秦昭襄王满意极了,实力强大,野心自然会跟着膨胀。
秦灭六国
在当时而言,秦昭襄王已是王号,早已逾越了周朝的”礼制“,但他还不满意,总想着再进一步,他看中了三皇五帝中的”帝号“,于是乎秦昭襄王做梦都在想着称帝的事情,这里要着重说下,此时的”帝“和秦始皇始称”皇帝“之后的帝并不是一个概念,更类似于一种荣誉。
但是和周天子都并称王号,天下诸侯都在做的,但是如果秦国称帝,地位明显就高于了周天子和其他诸侯,带来的结果,就是秦国被群起而攻之,想来想去,秦昭襄王的臣子就帮他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拉上强大的齐国一起称帝,并称”东西二帝“。
齐去帝号,苏代玩了一手好纵横。
秦昭襄王一听,这主意妙,于是派使者向秦愍王传达了友好盟约,并且高度认可齐国的”国际“地位,称帝已是正当时,齐湣王一听高兴坏了,觉得这个好,这个好,于是欣然接受了秦昭襄王送上来的高帽子。
但秦齐称帝,对秦国有利,而对齐国无益,因为秦国的国力要高于齐国,尽管并称帝号,天下诸侯依然会以秦国为尊,而齐国白白成为了秦国的陪衬,而让天下诸侯怨恨,只是开心的齐湣王没有想到,但是没关系,因为苏代为他想到了。
影视中的苏代
苏代听说齐王称帝之后,就立即去拜见了齐湣王,然后以”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为由,劝说齐湣王放弃帝号,进而说出他的终究目的,让齐国攻打宋国,缓解齐攻燕赵的压力。
齐湣王听了苏代的劝说,深以为然,于是自行去掉帝号不再称帝,这下可气坏了,西边的秦昭襄王,没人一起,自然秦昭襄王也不敢独留帝号,于是也去掉帝号,复称为王,可见,在秦齐去掉帝号的过程中,苏代是最大的推手。
齐王膨胀,齐国走上了灭亡之道。
秦国拉拢齐国称帝,也足以证明了齐湣王时期,齐国是仅次于秦国的存在,秦国把齐国忽悠上了”贼船“,即使天下诸侯怨声载道,也是有怒不敢言,毕竟两大强国,共同做的事,谁干反对呢。
但是这样的齐国,却败在了齐湣王的手里,可以说正是齐湣王的膨胀,让齐国彻底失去了”东帝“的实力,从而走向了灭亡之道。
战国时期的君主
那么齐湣王是如何”败家“呢,说来说去还是他的野心和狂妄,当他被苏代忽悠着真去攻打宋国之后,齐湣王彻底惹火了其余的诸侯国,因为宋国虽小,却是中原中心,宋国周边大国林立,却依然能屹立不倒,原因就是宋国虽小,却起到了缓冲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都想灭,却都不灭。
而齐湣王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秤砣铁了心要灭宋,自然会引起其它诸侯的不满,而且齐湣王并没有打算和周围诸侯分点土地,而是想着独吞,结果就是引起了诸侯的共同伐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
面对此景齐湣王依然嚣张无比,结果就是齐国差点被联军给灭掉,燕国的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就是这次战役中的浓重一笔。
飞鱼说:
战国时期,齐与秦并称“东西二帝”,为何东方齐国成为了失败者?其实,齐国的强大相比较秦国而言,是”虚“的,因为齐国只是富,综合实力离秦国还有差距,秦国拉着齐国称帝,目的也并不是真的把齐国当成了盟友,也并不是要打算和齐国东西而治。
真正的目的是让齐国分担称帝后来自诸侯的怨恨,等到秦国坐稳了帝位,齐国自然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只不过这点被苏代看清了,当然齐湣王也被苏代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