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天聪汗皇太极于盛京正式称帝,将国号由“大金”改为“大清”,并将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这便是历史上的后金王朝向大清王朝的过度,至此由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再不是低于明朝政府的藩属,而是一个与明朝政府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新王朝。
在处理完前朝事务后,皇太极对自己的后宫中的嫔妃进行了正式的册封,中宫大福晋哲哲被封为清宁宫皇后;侧福晋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宸妃;侧福晋娜木钟被封为麟趾宫贵妃;侧福晋巴特玛·璪被封为衍庆宫淑妃;侧福晋布木布泰被封为永福宫庄妃。这便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著名的崇德五宫后妃。崇德五宫后妃均来自蒙古,并且都姓博尔济吉特氏。但是鲜为人知的是,皇太极的这五宫后妃中有三位都是二婚嫁与皇太极,这是为何呢?难道皇太极喜欢二婚的熟女?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三位二婚嫁给皇太极的后妃:
崇德五宫后妃中的宸妃海兰珠、贵妃娜木钟和淑妃巴特玛·璪在嫁给皇太极之前都曾经嫁过人,所以她们嫁给皇太极时实际上是二婚出嫁,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皇太极后宫之中最为尊贵的人。
先说海兰珠,这位让皇太极疯狂的爱了一生的女人嫁给皇太极时实际上已经26岁了,这样的年纪,不要说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就连放在晚婚晚育的当今社会,恐怕也不属于早婚了,海兰珠为何大龄嫁给皇太极,这实际上就是因为她是二婚,但是海兰珠曾经在何时嫁人,又嫁给了何人,出于为尊者讳的原因,历史上并没与明确记载,但是海兰珠二婚嫁给皇太极的事情,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一些清朝初年的官方史料对此也有记载。
麟趾宫贵妃娜木钟二婚嫁给皇太极这在历史上是有着明确的记载的,娜木钟原本为蒙古阿巴亥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是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的囊囊福晋。后金天聪八年,林丹汗走死青海打草滩,第二年,后金军队包围了林丹汗的族人,新守寡的囊囊太后娜木钟为了族人的性命和部族的生路不得已而率领族人归顺了皇太极,同时还让出北元朝廷的玉玺。
据说这方玉玺是宋朝灭亡时宋朝末代皇帝献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传国玉玺,元朝灭亡后,元顺帝携带这块玉玺北逃,此后这块玉玺一直在北元朝廷。娜木钟归顺后金之后,皇太极在众臣的劝说下将娜木钟收为侧室福晋。崇德元年,皇太极大封后宫,林丹汗遗孀娜木钟被封为麟趾宫贵妃。
衍庆宫淑妃在崇德五宫后妃之中最为低调,历史上关于她的记载不多,清初的政治舞台上,她也很少露面,但是这位五宫之中位居第四的淑妃实际上同麟趾宫贵妃娜木钟一样,也是二婚嫁给了皇太极,不仅如此,淑妃与贵妃娜木钟一样,都曾经是林丹汗的嫔妃,淑妃在嫁给皇太极之前被称为窦土门福晋。后金天聪八年,林丹汗病故,同年,窦土门福晋在部下的护送下归顺后金朝廷。之后便再嫁天聪大汗皇太极。崇德元年,巴特玛·璪被皇太极封为衍庆宫淑妃。
皇太极为何娶了三位二婚女:
皇太极之之所以先后娶了三位二婚的女子位嫔妃,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所谓的爱情,自然也并不是因为她们美丽的容貌(或许海兰珠除外),而皇太极娶她们的真实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满蒙联姻的大计。清朝初年,初建的大清王朝为了联合蒙古部落共同夹击明朝政府,因此在武力征讨的同时,还频繁地与蒙古联姻,事实上不仅当时的清朝皇帝(大汗)迎娶了多位蒙古贵族女子,就连很多满洲贵族宗室子弟们也迎娶了很多蒙古女子,这实际上巩固了满洲和蒙古的联盟。
皇太极迎娶三位二婚女子,尤其是贵妃娜木钟和淑妃巴特玛·璪,这两人都曾是蒙古大汗林大汗的遗孀,其在蒙古部落中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力,将她们收为自己的嫔妃,实际上就是将其背后所代表的部族和势力所收服,不仅能够稳定新归顺的林丹汗族人,同时还壮大了后金的实力,这才是皇太极娶她们的真实目的。
崇德五宫后妃们的最终归宿:
崇德五宫中最先去世的是宸妃海兰珠,她于崇德三年带着对夭折的独生子的思念不幸病逝,之后是清宁宫皇后,也就是历史上的孝端文皇后,她于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去世,年仅五十岁。第三位去世的是淑妃,她在康熙六年五月薨逝,其生前曾被顺治皇帝加封为康惠淑妃。
之后去世的是贵妃娜木钟,这位在顺治皇帝亲政后便被加封为懿靖大贵妃的女人于康熙十三年时薨逝,其遗体被运回盛京火化,并葬入昭陵中的贵妃园寝。最后一位去世的便是庄妃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文皇后,这位一生培养、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清初杰出女政治家于康熙二十六年以75岁高龄辞世。与崇德五宫后妃中其余的四位不同的是,孝庄文皇后去世后并没有被送回盛京的昭陵与皇太极合葬,而是被葬在了清东陵顺治皇帝孝陵附近,称昭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