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机密》的朋友们,肯定对故事开始时的杨俊有一些印象,而这个人物的确在正史上是有原型的。话说他对司马家族的人多有帮助,但为何最终被曹丕因为怀疑是曹植党而在曹丕称帝后受到清算呢?看完今天的文章,您就理解了。
杨俊字季才,是河内获嘉人。他在求学期间,师从边让并受到边让的赞美。边让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和很多学者关系都很好,已然在学术上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只可惜边让看不起曹操,被人举报后边让被曹操杀死。有人说曹操杀害这位“KOL”是导致陈宫张邈叛变的原因之一。
话说回来,杨俊因为天下大乱且河内是四战之地,于是率领自己家族老幼来到京、密地区的山里避难,跟随杨俊的老乡一共有一百多家。这一点做的和司马朗几乎相同,二人对局势判断英雄所见略同。毕竟杨俊带着大家迁徙,肯定生活资料出现紧缺的情况,杨俊在此时也救济穷困,鼓励大家互通有无。在大迁徙的过程中,有部分宗族朋友被人抢去做奴仆,杨俊也会自掏腰包将他们赎回来。
巧合的是,司马懿十六七岁的时候,曾和杨俊见面,杨俊看到司马懿后感叹此人是非常之人。对于司马家族,杨俊还积极提拔其他人。话说当时司马朗已经小有名气,但司马朗的族兄司马芝还无人知晓。杨俊曾指出司马芝声望不及司马朗,但实际上的才能比司马朗要强。
后来中原战况局势越来越不明,杨俊选择到并州躲避战乱。在这期间,杨俊还发掘了一个人才,那就是当时给地主放羊的王象。话说王象小时候穷困潦倒且父母双亡,值得给人放羊,因为在放羊时偷偷读书,被主人发现后遭到鞭打。杨俊了解此事后,将王象赎回,甚至帮助他盖房和张罗婚事,等王象稳定后,杨俊才离开了王象。后来,王象成为魏国重臣,受到曹丕赏识。
曹操在中原地区逐渐稳定,亟需人才之际,征召了杨俊,杨俊第一份工作就是曲梁县长。后来被招入许都担任丞相椽属,在这期间他被举为茂才。灭掉刘表后,他被安排为南阳太守。杨俊在任职期间宣扬教化,在当地开办学校,官员百姓都称赞他。曹操封公魏国建立后,杨俊升为中尉回到曹操身边工作。后来曹操讨伐汉中,魏讽叛乱,杨俊自我弹劾并向曹丕递交辞呈。曹丕得知后很不高兴,表示杨俊不能说走就走,于是将杨俊贬为平原太守。其实此时,曹丕早就将杨俊视为肉中刺了,因为曹丕怀疑杨俊是曹植党,这个怀疑我们最后说。
曹丕称帝后,杨俊又担任回南阳太守。当时王象担任散骑常侍,出于报恩和推荐人才的综合考量。王象推荐杨骏入朝为更高级官员,虽然历史并没有说曹丕是怎么决定的,但显然杨俊没有继续受到重用。
黄初三年,曹丕驾幸宛县因为曹丕看到当地市场不繁荣,就以这个借口将杨俊收监。当时司马懿,王象等人跪地求情,甚至脑门都磕出了血,也没有让曹丕改变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想法,拒绝赦免。杨俊看到曹丕的态度,于是表示自己知罪,选择了自杀。当时的人们都因为杨俊冤死而感到惋惜。
是什么人,为什么司马懿都没有救过来?这事儿还得往前追述。
建安十六年之后,杨俊很欣赏曹植的文采,于是二人关系非常好。当时曹操还没确立太子,就常常咨询大臣们的意思。问到杨俊的时候,杨俊非常实诚,他很客观地描述了曹丕和曹植各自的优点,但最终没有说出应该立谁。谁知隔墙有耳,因为杨俊没有表态,且赞扬曹植的话多一些,曹丕认定他就是曹植党,从此曹植经常怨恨杨俊。由此看来,好像很多事情都说得通了。
杨俊有两个孙子,分别是杨览和杨猗。杨览官至汝阴太守。杨猗为尚书,杨猗有个妹妹(也就是杨俊的孙女儿),嫁给了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儿子司马泰,生了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的司马越。
文:正聊三国作者X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