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在养猪比较普遍的古代中国的北方,中央集权政治比较发达,也相应带动了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所以造成中国古代前期黄河流域的政治要发达于南方的局面。
而在以捕鱼为主的南方,却在很长时间内基本没有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例如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从墓葬可以看出,成年死者大多埋葬于公共氏族墓地,没有明显的阶级等级,随葬品也很少,不成规模,遗址的遗存也明显落后于比其稍早一点的北方的龙山文化。与以大溪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文化相比,龙山文化已经有了政权组织形式的初级模型,有了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最明显的是有了贫富分化。龙山文化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比大溪文化要发达。
总体来说,“原始社会的北方比南方更进步”,这个观点从考古学家的发现来观察,不难得到证明,但是我们怎么能进一步肯定,这与养猪有关系呢?可有史实来支撑这个“养猪推动文明进步”的观点呢?这当然是有的。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的对比就可以证明,养猪与政权的兴盛还真的有关系。
养猪与不养猪的区别
距今5000年至4000年的良渚文化,位于今天的杭州余杭区,属于南方的文化。其让人赞叹的除了玉器以外,家猪饲养也成为大家感到惊奇的地方。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家猪骨骼在出土的动物骨骼中突然占据多数,显示出家猪饲养在这个时期成为获取肉食的主要方式。
不过在良渚文化之后的马桥文化(位于今天上海马桥一带)的遗址里,考古学家发现,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马桥文化时期不但猪骨、玉器并未发现,而且其他的出土文物也远不如良渚文化丰富。另外,马桥文化原始文字的结构和表意方式,比良渚文字更为简单,出土的文物更多的是带有渔猎的色彩,如打鱼时使用的工具等。渔猎活动下的马桥文化,社会结构也比良渚文化要简单得多。从以上种种迹象我们可以看出,马桥文化远不如良渚文化发达。
关于良渚文化时期的先民们为什么突然有兴趣开始养猪我们已无从得知,但是,从考古的种种证据看,在长江流域,良渚文化在原始社会时期,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领先于其他原始文化。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这与养猪还是有关系的。
也正是因为北方和南方在获取肉食的总体方向的不同,所以导致了我国古代早期北方要先进于南方的状况,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
所以说,还真别小瞧了养猪的作用,它在满足了我们口欲的同时,这也曾推动过历史的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