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德国耻牌坊上,汉德拉丁三种语言的光绪圣旨,到底写了什么?

2020-07-21 21:04:54 作者: 克林德国耻牌

翻看日本1909年出版的《北清大观》,内有“石头碑楼”一张。

文字说明里,讲到克林德。

显然,这正是所谓的克林德碑,一战后被拆掉重置,改为公理战胜,1952年,成为保卫和平碑。

(克林德碑)

碑顶之下,刻有汉语、德语、拉丁语的光绪上谕。

咱80后,学初中历史的时候,这一节很是重点,但似乎书上并没有提到碑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今天看到这个,不由得想找来看看。

查了一阵,网上亦没有全文,大概意思是:

由于庚子年义和团拳民之变,致使德国公使被杀,有幸与帝国议和告成,特立此坊以作纪念……

看起来,这是后人的翻译,原文是什么,还不得而知。

正想着,滑到了鼠标中键上,却发现,这张照片可算高清版,放大之后,上面的字还清晰可见:

德国使臣男爵克林德驻华以来,办理交涉,朕甚倚任。遇光绪二十六年五月拳匪作乱,该使臣于是月二十四日遇害,朕甚悼焉。特于死事地方,敕建石坊,以彰令名。并表朕旌善恶恶之意。凡我臣民,其各惩前毖后,无忘朕命。

(牌坊细部)

这牌坊,自然不可能是光绪想建,而是不想死的慈禧太后的命令。

要知道,八国联军认为,慈禧太后乃这场战争的祸首,想取她的脑袋。

若非李鸿章等利用各种关系力保,慈禧能不能活过1900庚子年还真说不定呢。

以前只背过辛丑条约的后果等,作为考试之用,从没读过原文,今天一查方知,第一款前两条,都是关于克林德的:

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一事,前于西历本年六月初九日即中历四月二十三日,奉谕旨亲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醇亲王已遵旨于西历本年七月十二日即中历五月二十七日,自北京起程。

(克林德)

大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拉丁、德、汉各文。前于西历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六月初七日,经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文致太德国钦差全权大臣。现于遇害处所建立牌坊一座,足满街衢,已于西历本年六月二十五日即中历五月初十日兴工。

写至此处,有些历史没怎么认真学的朋友,可能会在想,这家伙,到底是怎么被干掉的呢?

我找到2014年4月29日中国新闻网转载北京日报一篇文章,很详细:

1900年6月,义和团已经把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包围了。使馆区的各国大使们乱了营。6月19日,各国使节接到清政府的照会,“限二十四点钟内各国一切人等均需离京”。可是没人保护,洋人们根本不敢踏出东交民巷半步。

于是,各国公使向清廷提出,延缓离京日期。

到了20日上午9点半,清政府还没有答复,暴脾气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决定自己和翻译去总理衙门讨说法。

各国公使眼看着克林德和翻译坐着两顶礼轿出了东交民巷。看外面的形势,大家都替他们捏把汗。

轿子走到东四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正好碰上了巡逻至此的清军神机营队长恩海。

(恩海)

恩海到底是怎么打死克林德的?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始终莫衷一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恩海开始让克林德一行停下,可克林德却从轿子里开了枪。出于自卫,恩海将克林德击毙。与克林德同行的翻译侥幸活着跑回了东交民巷。

恩海从此成为德国人恨之入骨的对象,据说,当时清朝驻德公使害怕德国人也依样画葫芦,不过,德国政府表示,会保证他的安全。

北京陷落之后,恩海被抓被审被处死。

杀他之处,正是正在建造中的克林德牌坊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