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杰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涂当上皇帝,却被誉为千古仁君

2020-07-22 02:16:27 作者: 历史上最杰出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汉惠帝刘盈异母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23年,终年46岁,死后葬于霸陵,谥号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恒被封为代王。汉高祖去世后,吕后监国专权,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

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称帝,史称汉文帝。

即位之后,稳固帝位,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朴素,废除肉刑,和亲止战,休养生息,实现国家强盛安乐,百姓富裕小康, 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魏豹妾,后被汉将所掳,薄姬就成了俘虏,后被刘邦纳入后宫,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薄姬生下儿子刘恒。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受众臣举荐,年仅7岁的刘恒被立为代王。

其后刘恒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由是大安。

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去世后,忠于刘邦的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皇孙朱虚侯刘章兄弟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

刘邦虽然有八个儿子,却只有刘盈一人是吕后所生。可是,刘盈继位之后,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吕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对其他诸子予以镇压,其中四人被她害死。

后来,吕后病逝,刘邦的儿子中只剩下两个,即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

经过大臣们的商议,决定由刘恒继位,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反而引起了疑心,臣子们也意见不同,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进行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

而中尉宋昌力排众议,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表明是吉非凶。

于是,刘恒初步决定入京即位。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步步为营,深怕中计,丧命黄泉。

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进入馆驿商量。

然后确保平安后,住进了未央宫。

公元前180年,刘恒在长安登基,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汉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坐大,开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文帝的即位,使得刘氏宗室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文帝三年(前177年),皇位继承中的利益分配不均,济北王刘兴居率先发动叛乱,开启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土崩瓦解,刘兴居被俘自杀。

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叛乱虽被平息了,但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到了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提出两点:

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即同姓诸侯王不比异姓王可靠。

第二,是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的。

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汉文帝在位期间将赵国一分为二;

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分淮南为三国,尽立厉王三子以王之);

将齐国一分为六,如此一来,诸侯国势力被削弱,汉文帝的这种措施为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提供了先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汉文帝即位之前在京城并没有稳固的势力,但最终将皇权一步步加强,为汉朝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文帝登基之后,又有哪些重要政治举措呢?对于汉室王朝又有哪些贡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