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汉人常备军“绿营”,如何一步一步变成了治安队

2020-07-22 11:13:45 作者: 满清的汉人常

满清入关之时,八旗部队只有二十万人左右,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仅靠八旗兵已经很难控制住庞大的国家,于是清政府收编了大量的明军和一些汉人武装,他们以营为单位,绿旗为标志,所以称绿营或者绿旗兵。

绿营为世兵制,父死子承,由兵部直接统领,将领不能直接统兵,以防将领拥兵自重。

清朝初期,绿营的主要职责就是帮清政府镇守疆土,但随着八旗部队的腐化,绿营军逐渐成了清政府作战的主力部队,尤其是在康熙年间平叛三藩之乱时,绿营相对于八旗来说战斗力及其强悍,当时八旗兵面对吴三桂的军队一触即溃,导致大半个清朝被三藩所控,无奈之下康熙帝只好派绿营参战,几场恶战下来,没想到绿营军反守为攻,反观八旗军竟成了后援部队;自此,绿营的重要性日益加强,直到乾隆前期,绿营一直被当做清政府的精锐部队。

乾隆后期,为了加强对战斗力强悍的绿营的控制,清政府派遣了大量旗人为绿营的高级将领,使得绿营逐渐变成汉兵为主旗人统领的军队,自此,绿营开始了它的腐化之路。八旗入关以后,随着战事的减少,士兵贪图享乐,军备废弛,让这些“废人”去管理军队,在那个上行下效的年代,八旗兵的恶习逐渐传遍绿营,管理效果可想而知;当然,绿营的腐化这只是一方面。

在管理体制上,清政府施行了以文治武、分权制衡和兵将分离的制度。

以文制武,清政府让地方绿营的各级将官均归地方最高文官统辖或节制,防止将官专权,在封建社会里,让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没有血性的文官去管理军队,这能有战斗力吗!

分权制衡,如总督有权节制巡抚、提督、总兵,而提督和部分巡抚也可节制总兵以下各级武官。遂分散和限制了总督的指挥权。又如总督、巡抚、提督都有调遣兵马的权力。但是,除了统辖为数不多的本标官兵外,都不直接统辖其它镇协营兵。重兵是由总兵管带,而总兵虽有管带兵马的职任,却无调遣兵马的权力。如此以来,各级将领为了各自的利益,将不得不拉帮结派,以求利益最大化,哪有心思去练兵和统领啊。

兵将分离,兵不动,将调补,兵不认将,将不认兵,权利系归中央,无论谁来统领,无非是走马观花罢了。

如此体制,确实能够防止绿营威胁朝廷的统治,但也磨掉了汉兵那本就不愿卖命的血气。

除了这些以外,绿营还存在军饷少、武器差、驻地分散等一系列问题。军饷少,士兵们不得不兼职副业,没有时间操练,久而久之就没了功夫;武器本来就赶不上时代,还用的都是次品;驻地太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

当然,清政府也意识到了绿营的变化,八旗已经不能用了,总不能让绿营也废了吧,哪谁来保卫大清啊,于是嘉庆皇帝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裁掉了老弱和吃空饷的绿营兵,招募新兵,提升装备,优化体制,以求绿营能够重新焕发活力。但绿营军毕竟积弊已久,到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绿营军的无能彻底暴露了出来,不要说围剿“长毛”了,就连老巢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也被先后攻占了,清政府不得不依靠以淮军和湘军为代表的地方团练组织;自此,针对绿营的大规模裁撤开始了,为了节省军饷支持地方团练,绿营直接被裁掉了一半,被改编成警察性质的巡防营,失去了常备军的职能,到了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组建新军,再次裁撤绿营30万人,到了辛亥革命前后,绿营只剩十多万人了,至民国初年,绿营被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地方治安卫戍部队,成为民国时期警察的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