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要战败的3个迹象,连中国人都看出来了

2020-08-01 10:03:45 作者: 日本将要战败

提起日军部队素质,不少人第一印象是强悍、精锐。

这是个粗糙的误区。

兵员素质不是一成不变,横向纵向皆不同。日本侵华战争前期,为侵略备战充分,觊觎已久,兵员素质自然兵强马壮,武器精锐,补给、后勤、士气,都得无损模式,率先调配战场的师团,也都是优中选优,企图迅速解决事变。故而显得十分精悍。

但随着战争的无限延期,战线的南北拉大,及至太平洋战场,日本穷兵赎武,资源不济,征集来的新兵,素质已经大打折扣,不可与1930年代同日而语了。

这点细节,从冈村宁次和其参谋宫崎周一,以及中国将领的回忆录中,都可窥知一二。

细节1:仓促上阵

1944年7月,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指挥河南作战,对大本营新调配来的独立第9旅团,颇为忧虑。

他回忆道,这个旅团在日本本土仓促编成,一个月后即来中国,其兵员“素质低劣、装备不良、缺乏训练”,原本是准备让该旅团负责维持华北治安的,但由于兵力紧张,此次也只好投入大战。

细节2:谋杀队长

据冈村任第6方面军时的参谋长宫崎周一回忆,1944年10月初,驻湘潭的一支野战补充队中,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谋杀军官一事。

一天晚上,该部队一个低级军官,趁其上司中队长在床上熟睡之际,用手榴弹投掷其身边,造成中队长当场“解散”。

事后,军法会议上,这个低级军官如实供述,说前些天演练时,这个中队长曾训斥威胁自己:“像你这样没志气的,下次战斗就该杀掉。”

于是,这个胆小的低级军官就产生了报复心理,心想反正都是死,与其被你杀掉,不如先把你杀掉。故一不做二不休,一颗手榴弹结果了他。

对此,该部队大队长向宫崎周一汇报时说,部队干部“素质下降”,缺乏带兵训练经验,对新兵管理难以应付。

而宫崎周一则感叹,这些问题,根本不是整饬军纪能解决的。兵源输入有了问题,整体素质都在下降,日军内部势必混乱。

细节3:俘虏大增

日军是宁死不当俘虏的,但这也是战争前期的“神话”,时也势也,大不同也。

1945年5月,是冈村宁次在中国的最后一战,芷江作战。该战以日军的溃败撤退为结局,是冈村在中国的大败仗之一。

此战不仅是冈村的最后一仗,也是日本历史投降人数最多的一仗:300多日军甘愿举手投降当中国部队的俘虏,历史上罕见。

中国将领王耀武第一次听说这么多鬼子投降,也十分诧异,遂到现场亲自查看。

当他看到这些鬼子兵的时候,不由感叹:“日本帝国死期已近!”

为何?

原来,这些投降的鬼子兵,大多是稚气未脱、蓬头垢面的少年兵,“让这些胡子都没有长出来的少年娃子出来打仗,能不完蛋吗?”

4、智障入伍

这些战败前的细节,如透水的糟船,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战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在日军高层,随着战后史料的发掘,也找到了日本心余力绌、独木难支大厦将倾的内部原因。

1942年5月,日本陆军省军务局的医务科,根据上级精神,提出了一个扩大征兵范围的意见,《征兵体检指导方针及壮丁体力概要》,指出:

壮丁中即使有疾病,身体或精神有异常,如果确定对从军无碍,不论是谁,都要努力使其合格。这样一来,一些轻度的智障患者,也得以进入部队。据日本清水宽2006年出版的《日本帝国陸軍と精神障害兵士》一书载:

1937年,日本国府台陆军医院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只有寥寥4人,而到了1939年,该陆军医院收治的就增至39人,到了1944年,就达到了157人。

有的入院患者,精神年龄最低能低到3岁3个月。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精神患者并非都是因战场受伤而入院,而是因为执行了新的征兵体检标准后,一些智障患者顺利过关,应征入伍,但到了战场也不能有效执行军事事务,只好收到专门为精神障碍士兵开设的专业医院里去。

5、虚脱的帝国

另外一个专注日本战争精神病研究的诹访敬三郎写道,1944年, 国府台陆军医院抽取5个大队的5000日本士兵进行了智力检测,发现有90人“智力发育不全”。

他们得出结论,随着战争的推迟,由于信心和纪律的原因,神经症患者,在部队中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日军上层不断降低征兵年龄,体检标准一再扩大,国民动员率不断增加,体检征集率(过关率)不断提升,这一切的结果,都导致了日本部队人数的迅速增加。同时兵员素质大幅缩水。

所谓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日本把智障患者能入伍的也都拉到部队里去,一是更加突显其穷途末路、绝望挣扎的心态,另一个结果是直接导致和加速了日本的溃败和灭亡。

不管怎么样,这都是10多年前种下的恶果。作恶者,必惩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