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麻烦管理一下

2020-08-01 15:34:47 作者: 表情,麻烦管

劳驾

表情管理,是一门古老的学问。熟练掌握者,得体却寡淡。因为生活中的惊奇美好,大多不是来自于条框内的拘谨约束,相反,那些不经意的失调管理,才更为有趣,也更为真实。

关于这一点,古人看得非常明白,比如马远留下的《竹涧焚香图》,乍看悠远,实则趣味十足。

竹涧焚香图 马远 南宋

它是南宋几案上常见的绘画题材——高士临崖而坐,焚香凝神,溪流、远山和劲竹一样都不能少,它们是他精神世界的象征,亦是其眼前与心中之景的集合。

端坐此处,他被自然包围,也被自己投射于自然的情绪所包围。

高士

南北朝时代的画论认为,情绪受感于自然而获得的创作经验,可以丰富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所以山间论道、松前观瀑等行为逐渐为文人们所喜好。

几百年后,宋人南渡,郊野出游机会减少,亲身体验自然的行为退居到了次位,而体验自然的图像却渐渐变成了主题,他们开始在笔墨中体悟古人,体悟自己。

溪流

如果只是讨论意境,《竹涧焚香图》必然是与表情管理没有什么关系,这幅画的戏,不在景致,而是全部集中在了角落里的侍童身上——他抱着拄杖,看向高士,手挠头、头稍倾,整个身体语言充满了疑问,传达出了一个重要信息:老兄不是在逗我吧?

侍童

处于后面位置的侍童,没有直接面对高士,不需要做表情管理。这一细节看似微不足道,看似诙谐,实际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用瞬间的动,衬托高士的静,这也就是王籍在《入若耶溪》中传达出的意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除了画画排解忧思,宋人也喜欢约饭闲聊。

在当时,武吃和文吃皆有,前者适合百姓聚餐,没有朝堂礼节约束,你争我抢,热闹非凡;后者更为文雅,大多流行于文人士大夫之间,毕竟都是搞仕途的,需要做适当的、表情管理,流传至今的佚名《春宴图》,即为文吃代表作:

《春宴图》局部 佚名 南宋

文学家司马光曾在《会约》中记录过一次饭局,与此图相近。那次相聚中,12 位友人都是已经远离官场的致仕之人,其中官职最高者曾至宰相——

...

为具务简素,

朝夕食各不过五味。

逐巡无下酒时,

作菜羹不禁。

...

大意是聚餐时,筵席上的用具,力求简单朴素。一日两餐,朝夕各一次,菜品不过五种。倘若菜羹被吃尽扫光,随时可以再补充。

朴素的器皿

朴素的器皿,简单的食物,一众好友围桌而坐,相谈甚欢,席间以谈文论赋为主,并没有街边撸串儿时动辄几十亿的大项目...

像这样的聚会,邀请方式也独具宋人特色。

待某一人做东,他只需在通知单上写明聚会时日,然后差人逐个去友人家照会,签下名字的人代表一定会参加。在约定之日,东家不再催促等候,每个人都会按时到来。

到来后,发现食材太过清淡怎么办?耿直之人一定会放弃表情管理,他盯着饭桌,气鼓鼓地坐在那儿,好让大家都知道自己不高兴了:

我的肉呢

与宋人相似,唐人也喜欢搞团建,特别是宫中女同学。

周昉的《调琴啜( chuò )茗图》,就是一幅女士聚众吐槽的品茶会。这幅画完成于安史之乱后,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图中画出了季节,桂花树和梧桐树暗指秋日已至,女同学们似乎已预感到花季过后面临的将是凋零,整幅画沉浸在了淡淡的忧郁中。

调琴啜茗图 周昉 唐代

占据 C 位的贵妇,背对观众,脸颊略施胭脂,手持茶盏。她肩上的披纱滑落下来,无心整理,这是唐宫女同学们的真实精神状态,也是逐渐走向下坡路的帝国缩影。

C 位女同学

《调琴啜( chuò )茗图》的构图略显松散,与人物的精神状态合拍。周昉通过人物目光,将画中视点巧妙地集中在了坐于石头之上的调琴者身上,而这位调琴者,亦是一副心不在焉的面容。

调琴者

这一切,都被边角的侍女真切地看在了眼里。

她远离中心,端着茶托随时恭候。她踮起一只脚,腰部微曲,表情暂时是管理住了,但配合这个姿势,却总给人一种要翻白眼的感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