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千年前长矛,五名壮汉都抬不动,专家:恐怕仅此人能用它

2020-08-02 12:11:59 作者: 陕西出土千年

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在元曲里面指的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兵器,其中槊,又称马槊,是属于中国兵器中的重型骑兵兵器,多用于马上作战。马槊的重量一般人难以举起,从而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

马槊的外形和长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其功能却隔了十万八千里,最短的马槊也是身长六尺,换算下来则是两米,枪头更是比长枪长了数十公分。其用法更是五花八门,马槊能横扫、能盖劈、能截斩、能挑起,能冲会拦是古代骑兵的王者兵器,也是步兵防守利器,和长枪共享“百兵之王”的名誉。

在汉末时期,骑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作战方式就是冲锋,对其护甲和兵器的要求很高,马槊就由此诞生了,马槊的枪头是经过改造后的刺棱,且分有多棱,天生就是为了破甲而造的,一个会用马槊的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以一敌十,犹如探囊取物,而马槊在军中成为了骑兵手中的不二之选,

其制作工艺更是复杂,尤其是马槊的枪杆,其枪杆不能为铁,太重在战场上体力消耗过快则会导致自己陷入困境,也不能用木打造,脆弱的木材其防御能力严重下降也会导致太柔腻难以发挥枪头的实力。

那么什么材质的枪杆可以发挥出马槊的全部实力呢?其实马槊的枪杆是用木材杆子为蓝本,用柔韧性极强的藤条皮、清脆嫩竹的片、还有线综合在一起,再用油浸泡,又用葛布缠一层后,涂一层胶水固定,待干之后再次缠一层葛布,继续用胶水将其固定,反复循环。直到挥刀劈出类似于砍铁的声音则大功告成。

枪杆部分成了一杆马槊的精粹所在,一杆马槊的好坏,三分看枪头,七分看枪杆。整个制作过程长达数年的时间,也并不见得一定会打造出一杆上好的马槊,可想而知,马槊是有多珍贵了。普通的士兵是没有契机使用的,只有会使用的将军或者重骑兵才会发挥出这把武器的巨大威力。

大概在1965年前后,在一座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的一座来自唐代的陵墓中,考古队就发现了一杆制作精良的马槊,整杆槊虽然已经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锈迹斑斑,但出土时仍然散发出阵阵寒气,令人发毛。却不知道采用了什么材质。

出土后的马槊其重量竟然五个身强力壮的壮士都抬不动!在当时的唐朝又有谁可以使用这么一杆马槊?因为这杆出土后的马槊其枪杆枪头都没有任何的铭文刻制,短时间内不好判断当年是谁在使用,但依据古墓的年份推断,这杆马槊应该是618年后不久时一员猛将使用过的。

618年正是唐朝初年,能够把马槊用的出神入化的人当时只有两个人,第一人便是唐朝开国名将尉迟恭,第二人则是唐朝初年名将秦琼。都是唐王李世明手下的猛将,而根据诸多史料记载着尉迟恭更多的时候使用的武器是双锏。

根据《旧唐书》记载到“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秦琼每次使用马槊之时,都会取得辉煌的战绩,每当敌军中有炫耀自己的兵器和马匹的将领时,李世明就会派秦琼前去,只一枪秦琼大将军便会将敌军挑出马上,将其处死,秦琼使用的马槊更是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戎马一生得佳誉的秦琼,参与的战争大大小小共计两百余阵,虽屡次身负重伤,但只要战争一结束便不知疲累的往下一个战场厮杀,侧面来看秦琼的体力更是非常人所及。

而在礼泉县的周边更多的是唐代的陵墓,这里所出土见光的武器无一不是当年李世明所信任的将领曾经用来厮杀的武器,这么看的话,这杆马槊秦琼使用的可能性是极大的。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