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赴日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1901年赴日留学人数大约在200人左右;到了1903年,这个数字就成了1300人;而到了1905年,这个数字竟然逼近9000。这也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赴日热潮”,其开始的时间是1901年,距离甲午战争刚刚过去5年,而“庚子国难”的余音尚在耳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清廷对日本的态度就出现了180度的大反转,忘记国耻了吗?不,对于即将分崩离析的大清来说,日本在当时可能就是它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对西方国家的学习和模仿已经走不通,除非从日本身上学到强国之道,否则,“亡国”的命运可能就无法避免。
因此,与其说是大清在竭力学习日本,倒不如说这一行径是大清国出于无奈的自救行为。虽然这剂“猛药”没能让大清回光返照,但是,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那些留学生在新知识、新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革命团体,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人都是在日本留学时相识的,而日本,也成为培育革命党人的重要海外基地,直接或间接地加速了辛亥革命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