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加入克格勃,一个犹太人在大学里攻读,为何后来成为寡头?

2020-08-02 22:11:30 作者: 普京加入克格

1983年,普京结束在圣彼得堡情报机要中心的工作,随后进入苏联克格勃学校学习一年,从此开启了他的克格勃生涯。普京没想到升官,也没想到发财,他只想把自己的事业做的更出色。

而此时普京已经30多岁了,到了人生中的而立之年,也是事业成就之时。同时比他小一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就是后来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寡头,此时只有20来岁,从莫斯科门捷列夫毕业后,也走了一条不同之路。投机生涯

霍多尔科夫斯基是犹太人后裔,他大学毕业后,本想进入一家苏联军企业,当时无论他的学习成绩还是在大学排名,对他来说十拿九稳,但最后落空了。霍多尔科夫斯基想不通,后来他想通了,他认为自己犹太人后裔的身份,一定是被阻止进入重点军工企业的因素。

霍多尔科夫斯基很聪明,当他听说大学里可以搞类似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时,就是就报名参加,并在学校的共青团的扶持下,成立一个名为“青年创业基金”。

虽然叫基金这只是一个名字而已,这个基金会没有一分钱,如果要发展下去,还需要搞到钱才行。于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决定去搞一笔钱来。他想到一个在莫斯科郊区研究火箭的高温研究所,当时苏联这样的武器研究所地位很高,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这样的研究没人重视了。不过这些研究所有钱。

霍多尔科夫斯基找到这个高温研究所的所长沙因德林,自报家门后,然后又向其说了几个苏联共青团高层人物。反正这个所长也不知道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否认识,但所长明白霍多尔科夫的斯基来意,于是就以科研项目之名,向其批复了17亿卢布,如此巨额的资金,霍多尔科夫斯基轻易获得。

而普京却被派往东德,兢兢业业的工作,还要为生计发愁。

霍多尔科夫斯基拿到了启动资金,不要以为真的搞科研,也不会创业,这笔钱当时在苏联都是现金。而当时苏联现金流很少,苏联政府机关及国企大都发放一些代购券,这些券不能当现金用,但可以入账,可以通过转付给其他公司,但不能兑换现金,也不能当工资发,更不能拿着券直接购物。

因为苏联现金太少了,但非现金的券很多,而且有些券贬值很快,有时达到十倍的关系。到了1987年,苏联共青团发布一项政策,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混合使用现金和券。

这一混合使用就给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机会,他在莫斯科开了30多个科技中心,当然这些所谓的中心,不是搞科技,而专门兑换现金和非现金业务。也就是有人想把券换成现金,那就可以找霍多尔科夫斯基。

不过在当时,兑换这事很麻烦,但霍多尔科夫斯基已经买通了高层,他可以拿着条子搞这样的业务,迅速积累了财富。崛起之路

但如果苏联不解体,霍多尔科夫斯基靠兑换业务,也只能发点财,不会长久的。但后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刚独立,此时俄罗斯正进行全面私有化政策,当时私有化领头人就是丘拜斯。

俄罗斯社会上很多抛售手里的券,也就是那些“非现金”。而霍多尔科夫斯基就大量买进老百姓手中的券,然后拿着这些券,就去买国家的各行业的公司。

据说霍多尔科夫斯基手中券太多了,他想买啥都就买啥,什么好的行业他就入手。因此,霍多尔科夫斯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买了很多能源公司,为自己成为大寡头奠定了基础。

同样,比霍多尔科夫斯基年龄大的那些寡头们,也得益于苏联末斯的政策及俄罗斯初期的私有化,他们也与政府关系往来多。当时苏联积累的财富,大量被寡头们瓜分。

寡头们有钱了,就进入政界,甚至与叶利钦关系很好。叶利钦在寡头们财力支持下,取得连任,并与寡头签订协议,维护他们的利益。

但寡头们却不知道,此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可以说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来到了莫斯科。这就是普京,普京从圣彼得堡回到莫斯科,人生路上迎来第二个转折点,但他也不清楚能否成功。

从百科资料显示,普京进入莫斯科是丘拜斯介绍。看来丘拜斯对霍多尔科夫斯和普京来说,都是人生路上的“大恩人”。不同结局

2000年,48岁普京在大选中获胜。据有关资料介绍,普京当选前已经与寡头们有过协议,双方保持友好,谁也不干涉谁,因此这些人才拥护普京上台。

普京上台前和七寡头有个协议,大家商量好一起向前,不清算不攻讦,互不干涉。所有人都挺满意的,普京也顺利上台。

普京当总理时,由于强硬请求叶利钦打第二次车臣战争,因此普京默默无闻的形象没了,而且成为一个硬汉的形象,寡头们当然害怕普京。

当普京成为总统,并漂亮的打赢车臣战争后,普京支持率爆表,民众都喜欢这位年轻硬气的总统。

此时普京也对7个寡头出手了,首先开刀的古辛斯基,普京下令先逮捕他,只因为他只花了25万卢布就把国家电视台的70%以上的股份买到手。

霍多尔科夫斯基一看普京如此强悍,感觉势头不对,于是开始为保全自己做准备,并与西方有联系。

普京不管那一套,当年寡头侵占了多少利益,现在都要“吐”出来。不久霍多尔科夫斯基以侵占、逃税罪被逮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