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了七百多年的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

2020-08-03 06:42:18 作者: 存在了七百多

国子监古称太学,是全国的最高学府。我国的太学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说:“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春秋时孔子办学就有弟子三千,想来周天子办的太学规模应该比这个要大得多。到汉武帝立太学,设五经博士,西汉太学学生最多时有五千人。《三辅黄图》记载,汉太学在长安西北七里,环境和设施都是相当不错的,看得出汉朝皇帝对国家人才的教育是相当重视的,王莽时期,更是新建太学学生的学舍万区,太学的规模变得更大了。

到来隋代,太学改称国子监,这个名称以后被沿用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国子监是元世祖忽必烈至正二十四年(1287)始建的。历经元、明、清,到光绪三十一年设立学部,才停止了国子监。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至今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太学全图

从这幅《太学全图》可以看到,北边正中的叫彝伦堂,彝伦是伦常的意思。孟子说过“皆所以明人伦也”,所以学宫设有明伦堂或彝伦堂来提醒学子规范人伦。这是会讲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大礼堂,从前皇帝到国子监来叫临雍,所以堂内设有御座,平常还设有祭酒、司业的座位。东廊有率性、诚心、崇志三堂,西廊有修道、正义、广业三堂,这是当时太学生们学习的教室。明代学通四书而未通五经的,在正义、崇志、广业三堂学习,学习一年半以上升修道、诚心堂,再学一年半后,兼通经史,文理优良的,升率性堂,方能参加考试积分,考试内容有经史等科。文理都好的,积一分,较好的半分,差的无分,每个太学学生需要积累到八分才能毕业给予出身任用,一般能任县丞,或再去参加会试。

在太学正中有一个方殿、圆顶、环水的建筑,这是乾隆御旨特令搞的新花样。他看古书,见《诗经》、《礼记》记载有辟雍,是天子来太学行礼的建筑。周武王在镐京也建有辟雍,都有水环绕,形如壁。认为天子之学叫辟雍,今天有国学而无辟雍,名不副实,于是下旨建造一个环水辟雍。

辟雍说实话,当时博学的学究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消失了几百年的建筑,别说实物,连图样都没有,就是几本古书里寥寥几句话,现在皇帝下令要建,下面的工匠和大臣们也只能勉强照办。根据那几本古籍里对辟雍的只言片语,工匠在太学里挖了一条直径十九丈的圆河,中间建了四丈长的四座桥,还有专供天子走的丹陛两道。中间是四脊攒尖重檐的方殿,上有铜制宝顶,前面又罩上一个宽五丈五尺的大琉璃牌楼,成了一个仿古临水的又圆又方的奇特建筑。

国子监东夹道陈列有楷书十三经石刻,共一百九十块,六十三万字,是蒋衡于雍正四年开始,用十二年时间书写完成的。于乾隆五十九年刻碑完成,立于东西六堂。这是仿汉代太学门前立的熹平石经而建的。国子监门外还立有进士题名碑,意在激励读书人早日金榜题名,扬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