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国时期,中华大地上还有哪些典型的三国鼎足时期?

2020-08-03 13:22:37 作者: 除了三国时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中国历史的大势,不过,合的时期总要比分的时期要多,多个政权并立,在历史上并不算多见,或者说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三国时期,历史上典型的三国鼎足时期便就是三个——南北朝、两宋、明末清初。

我们先来说说这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大致有过三次鼎足的局面出现。

第一次出现在公元五百三十四年,曾经雄踞北方的北魏政权分裂成为了东魏与西魏,与统一南方的萧梁政权形成了鼎足的局面。

第二次出现在公元五百五十年,东魏的实际控制者高洋在父亲病故,长兄遇刺之后,迅速逼迫孝静帝退位,并且大肆屠杀魏国宗室,建立北齐,取而代之,与西魏、萧梁形成鼎足的局面。

第三次出现在公元五百五十七年,这一年里,萧梁经过侯景之乱,已然国力日颓,不复当年雄霸南方的强国之势,重臣陈霸先废梁敬帝,萧梁随之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南陈;西魏也在宇文家的手中寿终正寝,北周建立,到此,北齐、北周、南陈再度形成鼎足的局面。

我们再来看看两宋时期,在这期间,曾经出现过四次三国鼎足的局面。

第一次出现在公元一千零三十八年,在这一年里,李元昊起兵反叛,建立西夏政权,北宋征讨失利,被迫承认西夏政权的存在,北宋、辽、西夏三国鼎足的局面形成。

第二次出现在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五年,辽国在新兴的金国的打击下,仅仅十年时间,便走向了亡国,至此,金国代替辽,与西夏、北宋鼎足而立。

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七年,北宋在靖康耻中走向灭亡,南宋建立,再度与金、西夏形成鼎足之势。

公元一千二百二十七年,蒙古灭亡西夏,取代其与南宋、金形成鼎足的局面。

我们再来看看明末清初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农民军存在了几十年的光景,但是却因为起初没有建国,所以不算入政权,在这期间,出现过一次四国对立的局面,一次三国鼎立的局面。

四国对立的局面出现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四十五年,在前一年中,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北伐使得朱明政权受到重创,崇祯帝上吊,北京失守,而吴三桂又引清军入关,难逃的朱明宗室又在南方“监国”,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五年宣布正式登基,四国对立局面形成。

三国鼎足局面也是在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五年形成的,在这一年初,弘历帝建立南明,年中,疲于奔命的大顺政权覆灭,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南明、清形成了鼎足局面。

在文章的最后,总结一下,除了三国时期、不算明末清初四国对立的那一次,中华大地上典型的三国鼎足时期,总共有八次,最长的南宋、西夏、金鼎足有百年之久,最短的北宋、西夏、金鼎足仅仅只有一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