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词中杜甫,爱妾因穷离他而去,贫困潦倒,最后死因不明

2020-08-03 14:24:32 作者: 他被称为词中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谭复堂《箧中词选》谓:'蒋鹿潭《水云楼词》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间,分鼎三足。'''

这句话,奠定了蒋春霖清代三大词人之一的地位。

清代三大词人中,纳兰容若最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蒋春霖的词却有''词史''之称,正如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一样。

''昨闻道路言,复有北寇逼。何时罢战争,贫穷得安息''是蒋春霖《杂咏二首》中的诗句,是不是有老杜内味儿了?

杜甫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得到千万间豪宅,让天下贫寒的人都能有一个安稳的住所;蒋春霖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停止张正,让贫穷之人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也许,这是因为蒋春霖与杜甫有着相似的人生遭际吧,他也像杜甫一样怀才不遇、生逢乱世。

1、科举落第,为官六载

1818年,蒋春霖出生于江苏江阴。

他的父亲蒋尊典,以举人身份担任湖北荆门知州一职。尽管职位不高,但是好歹也是一名官员,因此,蒋春霖小时候的生活应该不至于太贫困。加上父亲是知识分子,自然也会督促教导小春霖好好学习。良好的家风,加上自身的努力,让蒋春霖满腹才华。

不出所料,他跟大多数读书人一样,选择了科考这条路。可惜的是,多次参加科考的蒋春霖,却不幸屡次落榜。

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使得蒋春霖多年来郁郁不得志。

直到三十多岁,他才谋得了两淮盐官这一职位。《清史稿》中对此事记载如下:''咸丰中,官东台场盐大使。''

这只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官,好在,清朝还设有养廉银,有了这样一个俸禄,蒋春霖的生活至少温饱有余。

2、太平军乱,毅然辞官

咸丰三年,蒋春霖当上东台盐使不过两年时,太平军攻占南京,又下扬州。得闻战报,他有感写下一首《扬州慢》,刻画了自己眼里心中的兵后扬州。

扬州慢 癸丑十一月二十七日,贼趋京口,报官军收扬州

野幕巢乌,旗门噪鹊,谯楼吹断笳声。过沧桑一霎,又旧日芜城。

怕双雁、归来恨晚,斜阳颓阁,不忍重登。但红桥风雨,梅花开落空营。

劫灰到处,便司空见惯都惊。问障扇遮尘,围棋赌墅,可奈苍生。

月黑流萤何处,西风黯、鬼火星星。更伤心南望,隔江无数峰青。

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只剩下颓阁残垣、满目疮痍。此情此景,让我不敢睁眼再看。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好像做了一个梦,不愿相信眼前的凋敝之城,真的是那个十里繁华的扬州。可是,事实无时无刻不在残忍地提醒着我,漫天流萤飞复息的惬意已是黄粱一梦,西风呜咽、鬼火明灭的荒城才是残酷的当下。

战乱之中,还能拥有一份安稳和温饱,蒋春霖可以说是幸运的。然而,怀有经世抱负的蒋春霖,又怎甘仅仅满足于生活的温饱?

咸丰六年,39岁的蒋春霖因为与众不合,毅然裸辞,重新开始了漂泊困苦的生活。

3、英法侵华,火烧圆明

三年后,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被火烧一事,是蒋春霖心中的奇耻大辱,他对此叹息不已,写下一首《渡江云》寄托哀思。

渡江云 燕台游迹,阻隔十年。感事怀人,书寄王午桥、李闰生诸友

春风燕市酒,旗亭赌醉,花压帽檐香。暗尘随马去,笑掷丝鞭,擪笛傍宫墙。

流莺别后,问可曾、添种垂杨。但听得、哀蝉曲破,树树总斜阳。

堪伤。秋生淮海,霜冷关河,纵青衫(一说''青山'')无恙。换了二分明月,一角沧桑。

雁书夜寄相思泪,莫更谈、天宝凄凉。残梦醒,长安落叶啼螀。

一场大火,让圆明园惨遭焚毁。对于这场浩劫,我却除了心痛以外,毫无办法。肆意毁坏之后,英法联军可以潇洒走掉,只剩宫墙旁边笛声呜咽、蝉鸣哀凄。

这样的战事总是让人心生感伤。就好像太平军攻陷扬州,安禄山发动叛乱一样。

词中''二分明月''指扬州繁华的景象,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大唐由盛转衰。

4、姬离友叛,魂断吴江

蒋春霖能够视富贵如草芥,但是,他的朋友不能,他的爱人也不能。

贫困无依之际,他想到了去投靠好友杜文澜,可是杜文澜却不愿意见这位落魄的故人;因为没钱,他的爱妾黄婉君无法忍受,不安于室,自愿下堂。

仕途无望,妻离友散,生活愁苦,这些都让蒋春霖备受煎熬。终于,同治七年,50岁的他''舟经吴江,一夕暴卒''。

有人说,他是跳水自杀;也有人说,他是吞鸦片而亡。无论如何,他终于解脱了,只有那册《水云楼词》时时提醒着后人,蒋春霖曾经在这个世界走过一遭。

霖慕性德饮水、鸿祚忆云,自署水云楼,即以名其词。——《清史稿》

蒋春霖靠一支笔以词鸣世,写尽末世烽火、兵戈沧桑。如果可以,也许他更愿生在一个太平盛世,平凡地度过一生吧。哪怕,不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参考资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