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晏子只用两个桃子,是如何轻易杀死三个勇士的?

2020-08-03 16:42:09 作者: 二桃杀三士: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国家,这一点,仅从中国的文字就可以窥见一斑。

在汉语中,有一类特殊的词语,它不仅寓意非常深远,而且很多都出自于历史典故,背后含有很悠久的历史事迹,这一类词语,就是成语。而在成千上万的成语中,"二桃杀三士"的历史典故更能让人了解最真实的古代君臣关系。

要从这个成语中了解古代君臣关系,首先就需要知晓"二桃杀三士"的流传。这个成语之所以被后人熟知,就是因为当年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诸葛亮经常在烦闷时吟诵,也有人认为这个成语就是由他出山前所做,虽然已被证实是假的,但也足以说明了诸葛亮对这个历史典故的重视程度。

"二桃杀三士"出自于《梁甫吟》这首诗中,诗歌最后两句的大意就是古时候齐国皇帝因为被大臣蛊惑,采纳大臣的计谋,用两桃杀死了三个忠诚于自己的大将。是谁出的这个计谋?是丞相晏子。

要说古代,大臣之间有权利斗争很正常,但为何这三位大将能被两个桃子杀死?这三位大将又是如何招惹了晏子呢?晏子究竟有多厉害能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位驰骋沙场的大将呢?

接下来,我们就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一起走进春秋时期的齐国,看一看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悲惨的事情?

这三位大将,分别是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他们不但是齐国当时引以为傲的三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还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就像是后世蜀汉集团的关羽、张飞、赵云一般,是齐国不可或缺的超级王牌。

因为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齐国的君主齐景公自然非常喜爱他们三人,把他们当作齐国至宝。又有赫赫战功,又得宠,这三人逐渐就膨胀了起来,不把朝堂之上的其他大臣放在眼里,三人同行,把其余大臣惹了个遍。但那些大臣碍于这三位大将是皇帝的红人,吃了亏也只能自己消化。

不过,他们即使把所有大臣都招惹了,其实也都无所谓,但他们偏偏还去招惹最不该惹的人——晏子,也就是晏子,带给了他们灭顶之灾。

晏子,虽然我们现在听得并不多,他也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人,但他的一件事我们都曾知道,那就是他出使楚国的事迹——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所学的文章。这篇文章,将他的聪明才智和伶牙俐齿,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章中的典故,是说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前往楚国进行外事交流,楚国自恃实力强大,又看齐国的使者晏子相貌丑陋,身材矮小,便想加以羞辱。

文中共出现三次羞辱。

第一次是晏子准备进入楚国都城时,楚国前来迎接的人使绊子,说他身材矮小,让他走狗洞,他以去狗国才走狗洞回击,让楚人吃瘪;第二次是楚王故意问他为何齐国不派其他人,而是让他来,晏子以能力差的人去没能力的国家;第三次是楚王嘲讽齐国人在楚国当小偷,晏子以"橘生淮南"的典故回击。

晏子每次都能巧妙回击,让使绊子的楚国人自己吃瘪,可见晏子的能力的确非常出众。晏子能够当上齐国的大谋臣,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

但是,晏子也有一个缺点,或者说这是读书人都有的,那就是清高,而且晏子的清高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原因,才让他下定决心杀死那三位位高权重的武将。

相传,晏子有次经过这三位大将面前,碎步走表达尊敬之情,但这三个人并没有理会他。这情况在古代被认为是极不尊重人的表现,在晏子看来更无法容忍。

晏子非常生气,但对方也不是自己想动就能动的,于是他思忖良久,终于想出妙计。

晏子深知齐景公虽然表面喜爱这三位大将,但也对他们非常忌惮,于是他跑到齐景公面前,谗言这三人已经开始目无王法,日后必是威胁。这句话说到了齐景公心坎里,便默许按照晏子方法来,以行赏为理由将他们召唤来。

这三位大将立马赶到朝堂之上,却见赏赐的不过是两个桃子而已,而晏子在皇帝面前让他们自己论功拿桃。

这三人没有意识到阴谋,都自己开始论起功劳。然而在过程中公孙接和田开疆因为先拿了桃子,羞愧之下自刎,古冶子看着两位兄弟的尸体,也在悲痛万分之下自杀。这就是"两桃杀三士"典故的由来。

后世对于齐景公是否杀对人争论不已,但其实并没有意义,只需要懂得伴君如伴虎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