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的皇帝,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读书种子”

2020-08-03 17:47:07 作者: 五胡十六国的

历史上有学问的皇帝不少,如梁武帝、康熙等,但南北朝时期,崛起于北方的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政权,也有不少君主非常好学,其中,就连很多人认为是犷悍无比的赫连勃勃,居然也是个好面子、记忆力超群的文艺青年。

先说建立汉国(后改赵,史称前赵)政权的皇帝刘渊,他是正宗匈奴人,其先祖是历史上有名的败刘邦大军于白登山的单于冒顿。刘渊小时候喜欢看《毛诗》,读《易》,而且特别喜欢看《左氏春秋》、《孙武兵法》、《汉书》之类的书,作为能征惯战的马上君主,他非常看不起周勃、灌夫等史上能打仗、却没有多少墨水的名将,认为“一物不知,以为君子之耻”。所以在他影响下,其长子刘和也好学,早早就拜了名师;三子刘宣,更是好学不辍,看起书来“不舍昼夜”。刘渊第四子叫刘聪,骁勇超群,博通经史,可谓文武全才。据说十四岁多就对诸子百家很是了解了,此外,他的文章也写得不错,还“工草隶”,是个类似于梁武帝一样的书法家,在有生之年,他足足写了一百多首诗,五十多篇赋,这样的成绩,数一数似乎也只有乾隆可以比肩了。

相比之下,刘渊的次子、前赵昭文帝刘曜也很不得了。史书称他,“善属文,工草隶”,他即位后,大力提倡儒学,先后在长乐宫立太学,在未央宫立小学,还选了五百位民间聪明好学的年轻人前来听课,这,恐怕就是史上最了不起的皇室助学之举了吧。

还有,前燕皇帝慕容皝是鲜卑族人,很喜欢汉族文化,他在旧宫建立学校,还赐大臣子弟中为官学生,有趣的是,堪称“雄毅之主”的他还是位好老师,他爱讲课,光学生就有一千多人。且为了便于学生学习,还亲自撰写《太上章》来取代汉代流传下来的教材(《急就章》),著《典诫》十五篇,来教贵族的子弟,不过做他的学生也不容易,他经常组织考试,且考试的时候,他都要亲自当监考老师,所以难度可想而知了。

再来说苻坚。苻坚名气很大,可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个读书种子。史载,在他8岁的时候,就向他的祖父苻洪要求拜师学习,可苻洪故意寻他开心,就说:你一个少数民族,还要求学的哪门子知识?但随后还是给他找了老师教,所以长大以后,苻坚学识渊博,还有具备了很多才艺。尤其他登帝位后,“一月三临太学”,对学生进行督促非常严,因此在他执政期间,可以说自西晋后最为蓬勃浓郁的学习风气诞生了。

此外,后秦的皇帝姚兴也很厉害。在当太子时,他就喜欢跟老师在一起研究学问,甚至打仗也不受影响,有时候他在处理完政事之后,也还会拉着那些学富五车的老师说道说道,探讨一番。而且,作少有的仁义之君,姚兴灭后凉后,还大力推动佛教文化的普及,组织人力在长安大规模翻译佛经。受他的影响,他的儿子姚泓也很好学,“善谈论”,喜欢吟诗作句,只可惜的是年纪轻轻就被拉去建康闹市中被砍去了脑袋。

还有像巴氐人李特兄弟,都知道他们精通骑射,可真实情况是,李特的弟弟李庠、李流文采也很出众,像李庠,年纪轻轻就被州上推为“秀异科”只不过那会儿不愿去做官,就抱病给推掉了。

最后再来看看建立北凉的沮渠蒙逊。这个人光看名字就知道,应是北方蛮族,但实际上是匈奴血统,因祖上被封匈奴左沮渠(官名),后来才以此为姓。尽管是匈奴人,沮渠蒙逊却自幼博览群书,此外他还有一个特别出众的爱好,就是懂得天文,所以有些史书就说他预料事情很准,为人狡黠。还有同为匈奴人的夏国皇帝赫连勃勃,也不是大老粗。他知名度很高,可很少有人知道,他好面子,记性超级棒,有一次刘裕忽然派使臣来找他,他觉得刘裕是个读书人,不能让人家小看了吧,于是就先让人写好了一篇美文,然后再当着使臣的面口授出来,这下好,使臣记下后回报刘裕,刘裕一看,大惊,说:这小子,我不如他啊……

看来做皇帝,及时是被人视为“武夫”的那种,也不可能小看啊。(作者 潘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