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晏子要用《二桃杀三士》?背后是晏婴对“田氏将代齐”的忧虑

2020-08-04 01:10:17 作者: 为何晏子要用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隐居隆中期间,喜欢在闲暇之余放声高歌。

他唱的歌叫做《梁甫吟》,是诸葛先生自己编写的歌词,这首歌讲述的是晏子“二桃杀三士”的陈年往事: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梁甫吟》

《梁甫吟》中讲述的故事,颇有一丝萧索的味道:

我走出齐国国都临淄的城门,遥望着荡阴(古地名)的方向。

荡阴这个地方有三座坟墓,坟墓的外观以及主人的身份都很相似。

问这是谁的坟墓,墓中埋葬着的三人原来是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

……

是谁设计害死了他们,原来是齐国的相国晏婴。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按照孔明先生所言,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三人“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当属杰出的人才,为何晏子要设计“二桃杀三士”的奇谋呢?

2、二桃杀三士经过

“二桃杀三士”的事迹,最早见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按照这本用小说风格写出的诸子著作所言:

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氏,都是齐国的勇士,他们以“勇力搏虎闻”。

有一次,晏子路过他们身旁的时候,三人假装看不见,不起来对身为相国的晏子行礼。

晏子便找到齐景公,告诉他:“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晏子春秋》)

晏子的话,言下之意,是指三人虽然勇猛有力,但如果他们不服从君臣礼节,一旦他们心生反叛之心,那么他们的勇猛不仅不是好事,反而会威胁到国家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危国之器”。

先不谈三人不对晏子行礼这一行为是否能够牵扯到,他们会危害国家一事上,齐景公这位听众是将晏子的意见听进去了,因为他的回复重点不是要不要除去三人,而是如何除掉三人的问题上:“三人都是勇猛之士,捉拿他们很困难,派士兵去恐怕打不赢,派刺客又怕失败。”

晏子回答:“三人都是攻城打仗的猛士,但他们心中没有长幼尊卑秩序,咱们不如给他们赐两个桃,让三人凭功劳的多寡来获取食桃的权力,好借此分割他们的关系。”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计谋后,便将三人邀请来赴宴,席间,他差人摆上两个桃,然后讲了晏子教他的话:“三位勇士,这里有两个桃,你们各自陈述自己的功绩,功劳大的两个人便分享这两个桃。”

公孙接仰天长叹:“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

公孙接又说:“我有在密林与野猪搏斗,山林与老虎搏杀的事迹,若论功劳,我可以食桃而无人可以和我相提并论呢!”

说完,他便挑起一个桃吃了。

继公孙接之后,田开疆又站了出来,对众人说:“我带领士兵在前线作战,有开疆扩土的功劳,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说完,他也吃了一个桃。

两个桃都被吃完了,三兄弟中的古冶子很尴尬,两个表面兄弟有好处都自己占了,这是暗自嘲讽自己没功劳吗?呸!

古冶子怒而说道:“君王当初渡黄河时,河中突然冒出一只大鳖,咬住国君马车上三马中左边的马便往河里跳,大家见状都吓坏了,以为是河妖作祟。我迎着湍急的浪潮跳到河里,与大鳖搏斗,最后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杀死了大鳖。论功,我有救君王的功劳,论勇,我曾杀死过大鳖。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

公孙接和田开疆二人闻言,羞愧不已,多年兄弟情,竟然还抵不过两个桃子引来的虚荣感。于是乎,两人自刎而死。

《晏子春秋》: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见两位兄弟以死明义,大受感动,也拿剑抹脖子自杀了。

事情,竟然会以这样悲壮的结局收尾,齐景公和晏子这两位策划人也有些动容,齐景公令人为三人着好盛装,以对士的礼节埋葬了他们。

故事到这,并未完结。

3、晏子为何要“二桃杀三士”,咱们从田开僵身份聊起

三士中的田开疆,又叫田武子开、陈武子,田开是田桓子的长子,齐国田氏家族的第六任首领。

张澍《补注本》记:

澍案:《左传》无宇子三:开、乞、书。开字子彊,是为陈武子。

田开疆在讲述自己功劳时,用了“开疆扩土”的说法,这可不是一般的功劳,他的“谥号”叫武子,春秋时期齐国只有五人获得这个“谥号”,它代表着当时武将的最高荣誉。

但对于晏子来讲,田开疆勇猛而“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这对国家而言,却是一种很大的隐患。

当时田乞通过用大斗给百姓借米,小斗向百姓收税的方式,在民间收拢人心,而齐景公不禁止,晏子看在眼里,十分忧虑,他多次劝谏齐景公让其打压田氏,不然迟早田氏会造反,齐景公没有听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