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乃其一生最大的败笔,失民心丢天下皆因于此

2020-08-05 05:33:13 作者: 刘备称帝乃其

221年,曹丕篡汉称帝。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自此以后,蜀汉开始逐渐走向衰败,即便诸葛亮后来中兴,恢复了国力,但蜀汉的人口终归有限,难以真正做到“匡扶汉室”。

蜀汉的衰败的主要原因不是襄樊之战,也不是夷陵之战,而是刘备称帝。

汉昭烈帝刘备从“国贼”曹操到篡汉的曹丕,曹魏在北方并不得民心

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他在北方的根基并不稳定。这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种不臣的做法。

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败北之后,急忙逃回江陵。并安排曹仁镇守江陵,自己匆匆回到了北方。

此时曹操刚刚平定北方不足三年(从灭袁,真正占领冀州算起),他的统治地位并不稳定,很多文人志士都不屑于为他效力。司马懿就是其中之一,他以曹操阉人之后这种身份为耻,更痛恨曹操这种目无君父的行为。

当然这种书生意气很难改变政治现实,司马懿最终还是被曹操同化了,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当时诸如此类不耻与曹操为伍的文人志士有很多,这说明曹操虽然凭借武力,强制统治了北方,但并不得民心。

魏武帝曹操

汉中之战前夕,张鲁投降之后,曹操也是因为后方叛乱不得不留下夏侯渊、张郃等人继续进攻益州,自己则亲自率兵返回北方平叛。

为什么会发生叛乱?还是因为曹操目无君父的行为让那些正义之士不得不起兵讨伐。能起兵讨伐曹操都是一方割据势力,不为割据为苍生,足见曹操的不得人心。

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这在当时肯定是引起天下轰动的。毕竟曹丕将曹氏这种乱臣贼子的做法演绎到了最高潮,凡天下有志之士都希望有人能拯救献帝、匡扶汉室。汉献帝刘协不死,普天之下皆为臣

就在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之后不久,刘备也在成都称帝了。据相关记载,是因为民间流传汉献帝刘协遇害了。刘备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继承帝位,年号为“汉”。

汉献帝刘协

可这个就有点说不通了,若刘备真的得知刘协遇害的消息,益州、汉中以及荆州至少应该有个披麻戴孝的仪式,可没有任何记载刘备为汉献帝刘协祭奠过。

况且中国历史,始终离不开间谍这个职业,刘备也不可能不在曹魏的腹地插钉子。那自然也不可能不知道刘协真正的处境。

刘备于此时称帝,必定会不得民心。甚至自己部下的心中也不是很支持刘备,至少赵云就是这样,关羽若是还活着肯定也会有不同想法的。

赵云真正跟随刘备是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的时候,算是刘备真正的嫡系了。可赵云当年为什么要离开势力强大的公孙瓒呢?因为他是受常山国众望,出世匡扶汉室的。公孙瓒并非名主,不能心系百姓,更没有做过对汉室有利的事情。

赵云

而此时刘备凭借强大的武力,强行占据益州,又于汉中之战战胜曹操,占领了汉中。可他真心是为了百姓,为了汉朝江山吗?

对于赵云心中的疑惑,或许刘备是能觉察到的。刚刚占领益州的时候,刘备几乎都对赵云言听计从,可在伐吴的问题上,赵云的“出汉中,据长江、渭水北伐曹魏”是当时蜀汉最明智的战略抉择,但是刘备却拒绝采纳。

事实上,仅仅从伐吴战争就可以看出,此时的刘备不仅将自己置于高高的帝位之上,还与赵云、诸葛亮等人在战略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诸葛亮是肯定不会赞同刘备伐吴的。

称帝后的刘备有点飘了,他似乎早已忘记蜀汉的初衷究竟是什么了!其实,除了那些拥护自己主公的人以外,天下百姓心中还是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汉献帝刘协,献帝不死普天之下皆为臣。漂泊半生,刘备称帝究竟是私心还是众望?

汉中之战战胜曹操之后,刘备称王称帝,真正带头拥护他的竟然不是关羽、赵云、诸葛亮,而是马超、张飞等武将,连收益最大的吴懿都仅仅只是附和而已。

关羽

可见,刘备称帝并非众望所归,甚至身为蜀汉集团二号人物的关羽也是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被加封前将军的时候才知道的。

从涿郡起兵到入主益州、占领汉中,刘备的一生确实比曹操、孙权艰苦太多了。独霸一方之后,称帝的野心也并不是短时间内突然就萌生的。可毕竟身在许昌被曹操当做傀儡的献帝还活着呢,称帝终归不是明智的选择。

可现在刘协被曹丕杀害了,曹丕的野心也昭示天下了,甚至天下百姓都认为刘协已经遇害的。对刘备来说,这是个称帝好机会。

是不是私心?显而易见。

若是曹丕篡汉之初,刘备举倾国之力,披麻戴孝出汉中为献帝报仇,恐怕东吴也绝不敢相助曹魏。或许刘备一时难以取胜,但天下民心必定会一致的倒向刘备,又何至于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窘境呢!

后三国时期版图

一步踏错终身错!关羽北伐失败,丢失荆州,蜀汉与东吴乃是私仇;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乃是国仇。国仇与私恨之间,便是民心,看起来虚无缥缈,但却拥有无尽力量的民心。

失了民心,便失了天下!结语

不是蜀汉国力弱,不是孔明能力低,曹丕篡汉之后刘备称帝,最终的结局早已注定,蜀汉难成大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