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太平盛世、政权交接平稳的时候,哪个皇帝老子都得想着把权力交给自己的亲儿子,除非实在生不出,才会从血缘最亲近的宗室中挑选一个中意的继承人。
而如果是在乱世,那权利继承则是另一番权衡了,在考虑血缘传承之前,更得先考虑,选择哪个继承人,才能保住权力,并且顺利传承下去。
五代十国为何会假子成风,就是要拉拢能人悍将为自己打天下,就连最后传位的时候,都会为了稳固政权,传位给养子却不传给亲儿子,例如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那是五代十国最优秀的狠人之一,在嫡子和长子乃至一众儿子都健在的情况下,他却选择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后传位给养子。
朱温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野史说是朱温和儿媳妇扒灰,色令智昏才会传位养子,其实朱温征伐一生,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什么绝色美人拥有不了,他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是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亲儿子都太稚嫩,根本不是老对头李克用儿子李存勖的对手,只有陪着自己征战多年朱友文上有可能与其周旋,保住自己一手建立的后梁。只不过计划出了些意外,最后朱温和朱友文都被自己亲儿子给杀了,而朱温的担忧也确实应验了,在其死后不久,李存勖就灭了后梁。
而宇文泰的情况比朱温还不容乐观,虽然他掌握了西魏的政权,可还是臣子,头上还顶着名义上的皇帝,且当时天下大势未明,高家一直虎视眈眈,稍有不慎,自己一生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子孙都会受到牵连,所以他必须将手里的权力交给一个信得过、镇得住局面的人,这个最佳人选就是自己的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亲侄子,但只比他小六岁,十九岁就帮着宇文泰管理家中事宜,大小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其处事能力得到了家族长辈的一致认可,宇文泰对这个侄子很是欣赏。
在出征东魏的时候,宇文泰便带着宇文护去历练,宇文护在战场上的表现勇猛,屡立战功,多次被晋封,历任都督、大将军之职。因为宇文泰的栽培以及宇文护的优秀,使得宇文护已经是当时西魏朝堂上威望仅次于宇文泰的人物。
宇文泰在临终前,将手里的权力乃至宇文家族的希望都交到了宇文护手里,宇文护也没辜负叔叔的一番苦心,他掌握了西魏实权后,巩固宇文家族势力,逼迫西魏恭帝禅位,扶持叔叔的嫡子宇文觉上位,是为孝闵帝,建立北周政权。
宇文护则被封为晋国公,官拜大司马,同时也掌握了北周的实权,锋芒太盛的宇文护树敌不少,眼热想扳倒他的更大有人在,连孝闵帝都对他的专权不满,宇文护则是一路开挂,佛挡杀佛、神挡杀神,放倒了一众位高权重的老臣,连孝闵帝都一起宰了。
后来又立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是为北周明帝,宇文护觉得宇文毓这个弟弟也不听话就把他毒死了;这次他选立了叔叔的小儿子宇文邕,本以为宇文邕年少容易控制,不料宇文邕是个狠茬子,扮猪吃老虎,时机一成熟,就偷袭弄死了宇文护,权臣落幕就是这么措不及防且悲催。
其实宇文泰的儿子也都挺有思想、有能力的,只不过被宇文护压着施展不开罢了,而宇文泰生前一直在培养宇文护,甚至放弃亲儿子选他当继承人,也实在是因为他去世之时,一众儿子还都太小,没经过历练。
宇文泰去世时,嫡子宇文觉14岁,庶长子宇文毓22岁,宇文邕才13岁,都是温室的花朵,还没经历战场的雨打风吹;而宇文护已经43岁,在战场和官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斗争经验足够丰富,优势是压倒性的。
主少国疑,乳臭未干的少年是镇不住久经沙场的老油条、驾驭不了波谲云诡的时局、也没能力应对连年不休焦灼的战事,所以交给宇文护是宇文泰最好的选择,当然也是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