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奇特名士现象:身居高位有才干,吝啬成性又不贪腐还受百姓好评

2020-08-05 23:21:19 作者: 两晋奇特名士

前言

喜欢晋朝的人不太多,主要因为晋朝是司马懿家族抢了曹魏家的,而且晋朝引发“八王”之乱,直接导致后来的南北朝对峙,使得中原百姓深受兵灾之苦,使得汉族当时处于历史最危机时刻。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治国方面都做过试验的:秦朝完全依靠法家夺天下,治天下;汉朝早年用道家与法家的融合;中期汉宣帝时期用了儒家与法家的融合,也就是王霸之道,这种模式成了后世王朝的主流。晋朝用什么治国?老庄思想在魏国末期到晋朝绝对是一个主流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占主流是这几千年封建帝制中是独一份的,所以也产生了很多我们根本看不懂的人物。比如今天知常容想和大家聊的主题:这些人身居高位,不穷,甚至家里十分富有,却很吝啬同时爱财如命,这是为什么?

按道理爱财如命的官员应该很会贪腐而且还鱼肉百姓,实际上他们不管是治理天下,还是治理地方都有一套,深受老百姓的好评,而且还不贪腐,这个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从逻辑上就讲不通,但是他们的确这样。我们一个一个来说。和峤、王戎、王导、陶侃

和峤是夏侯玄的外甥,他的爷爷和洽身居高位,死后散尽家财受到好评。不知道是不是他爷爷这种行为让他从小吃够了苦头。和峤当官时,家里已经十分富有,与爷爷不同的是他视钱如命,而且这种爱好全国闻名,晋武帝司马炎都知道,称其钱癖。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晋书列传·第四章》

说一个例子吧,他家有一棵能结好果的李子树,他很小气不给别人吃。有一次司马昭的女婿王济向他要一些李子,他不给。最后晋武帝司马炎出面才给了十几颗。

王济也是一代名士,他精通《易经》、《老子》、《庄子》等,他看到和峤如此就心生一计。他趁和峤在朝廷值班的时候,带上一帮喜欢吃李子的朋友,大摇大摆去和峤家中,吃光他的李子,这还不够,还把他的李树砍了。

这个场面是不是有点像孙悟空偷食人参果。

完事之后,他命人拉了一车李子树,当然是和峤园中的李子树送到值班处,然后问他,我家的李子树怎么样?

和峤当然知道这是自家园子的,看完也只是笑一笑,并没有发怒。

第二个小气鬼叫王戎。

王戎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男团“竹林七贤”的成员,“竹林七贤”带头占C位的是嵇康,成员有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嵇康后来被司马昭杀掉了,至于嵇康为什么会被杀,真正的原因你可以看《《广陵散》中隐藏秘密,是竹林七贤之嵇康被杀的致命一击 》。

王戎出身琅琊王氏,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

王戎小气到什么地步?

他有一个女儿嫁给“河东裴氏”的裴頠,裴頠有一次遇到家庭经济危机,让妻子回家向王戎借几万钱。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岳父帮助一下女婿也是应该的。

自从女婿借了钱,每一次女儿回家,王戎都没有好脸色给女儿看,后来女儿将钱还给王戎,他又和颜悦色了。

他侄儿结婚,他送了一件单衣,结果结婚之后,他又想办法要了回去。

王戎家里经济很紧张吗?不是的。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恆若不足——《晋书列传·第十三章》

常常日夜在计算自己有多少钱财,这是不是一个标准的守财奴呢?

琅琊王氏还有一个叫王导的,他有一个侄子叫王羲之。王导是书法家,不过没有他侄子名气大。王导长期居东晋高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一句话就是王导说的。

王导也很吝啬。《世说新语》中记载一则他的故事。

府里有很多水果,王导也不分别府中其他人。有一天待卫告诉他,仓库里的水果都烂了。王导说那你把这个扔掉好了。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反应,关键是下一句:曰:“慎不可令大郎知。”

不要让我家老大知道,不知道王悦听到这句话会有什么反应呢?王导其实很喜欢王悦,不过可惜王悦二十岁就去世了。王悦去世后,王导一直从王悦送他上班的路上哭到上班的地方。

陶侃据说是陶渊明的先祖,他是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这是后世对他的地位评价。

苏峻之乱时,太尉庾亮跑到他这里,因为客人过来自然要招待,你猜他给当朝太尉吃什么?

薤头。

这是一种野蒜、野韭。

这样也太寒酸了吧。

这个时候庾亮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顺手将薤白留下来,陶侃问他这是做什么?

庾亮说我要带回家中去种。

听完,陶侃大为佩服。

陶侃家穷吗?不穷的。然媵妾数十,家僮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晋书列传·第三十六章》

和峤、王戎、王导、陶侃这四个人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人似乎有些吝啬到极点了,估计很少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他们身居高官,比如和峤最后官至中书令,王戎官至司徒,王导更不用说了,东晋没有王导或许就不存在了。陶侃最后官至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

这些都是高官中的高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