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何理解这句话?

2020-07-28 18:54:23 作者: 孔子说“民可

《论语》中的公案

孔子时代距今已经二千多年了。在这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孔子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中日韩以及越南等国家的文化。并且,这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很多学者对孔子的思想进行重新解读。并且,这些解读到底是孔子的本意,还是后世为了时代的需要而可以曲解,有时候就无从考证了——毕竟,孔子过世已经长达二千多年了。

因此孔子的思想引发了很多“公案”,比如孔子的这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关于这句话:有认为这是孔子存在愚民思想的证据。因为这句话被解读为孔子主张,老百姓只需要被支配就足够了,不需要让他们知道太多东西(或者说具备智慧)。

西周局势下的理解

孔子本意是什么,已经难以考证了,不过个人感觉,孔子平生的政治主张是恢复井田制,主张“克己复礼”,基于这个核心来推导孔子这句话的含义,相信会最为贴近孔子的主张。

孔子理想的国度是西周模式:世卿世禄,不同阶层的人做不同的事情——天子统治百姓,诸侯为天子管理自己的诸侯国,卿大夫为天子效劳——各行各业各谋其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稳定下去,天下就可以太平。

孔子周游列国,是向各诸侯国推销自己的施政理想。因此,站在对统治者进献统治方针的角度来说,这句话可以理解成上文提到的愚民思想。

此外,还可以解读为这样的意思:对于统治者来说,安排老百姓做事情很容易,但是想让老百姓明白一些治国安邦方面的道理,则很难了。

对比孔子提倡“仁”这一点来看,第二种解读符合孔子的人设——既满足了孔子“仁”的形象,又代表着治国理念。

资质角度的解读

不过,个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资质差别——包括理解能力、见识方面的差别,是十分巨大的。比如说同样是大学生,北大毕业的本科生,在见识方面就可以甩三流大学的本科生几条街。

百姓之间也是如此,很多专业的问题,需要专业人士来解决的事情,是无法让广大民众真正理解的了的——比如说修大坝,关于选址、施工方案,这是专门工程师、设计师考虑的问题,而工人只需要做事情就可以了——毕竟,即便是设计师、工程师给具体做事的工人讲其中的原理、道理,凭借很多工人的理解能力,也未必能理解得了,既然如此,何苦多此一举?

从这个角度来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让他们具体做事情,但不必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个主张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