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高的高位他们贪财吗?如果想贪财是很容易的。
陶侃曾经管过渔业,有一次单位发了一坛腌鱼,他带回去孝敬自己的母亲,结果母亲却骂了他一顿,说这是官府之物,你怎么可以带回家里来呢?
陶侃退休前是这样做的,干干净净退休。将归长沙,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 印仓库,自加管钥以付王愆期,然后登舟,朝野以为美谈。——《晋书列传·第三十六章》
王戎镇守荆州,南郡太守刘肇用五十端筒中细布贿赂他,他也没有收。
他们的才能更不用说了,每一个人的才能都是十分卓越的,都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比如王导和陶侃挽东晋于危机之中,和峤曾经劝司马炎换太子。
比较巧合的是他们工作的地点除了和峤之外,其他三人与荆州都有关联,陶侃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王戎跟随西晋灭吴,灭吴之后,他管理荆州,很快收服当地人心,受到肯定和赞美。
他们的人品都没有任何问题,不畏强权,正直。比如和峤不满荀勖的专权,故意坐专车与之抗衡。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乃使监令异车,自峤始也。——《晋书·列传·第十五章》
而且王戎和峤特别孝顺,刘毅称之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王导更不用说了,他去世之时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皇帝亲自举哀。死之的高待遇显然是对他们正直的一种回应。
结语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和峤、王戎、王导、都出身世家,家庭教育绝对是一流的严格,那是传承式的教育。陶侃为什么也可以呢?上面举过一个例子,从他母亲对他的教育也可见一斑。
除了家庭教育,还是魏晋时期的风评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人贪污,名声就毁了,比如王戎虽然拒绝刘肇的贿赂,但做的不够坚决,还是免不了落人把柄。这就是当时的舆论监督。
在魏晋时期,有才,有名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有才,有财最重要。
他们都是名士,名士一旦贪财就没有资格称为名士了。这种舆论监督从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三国有一群官员清廉到令人叹为观止 》有介绍。
怎么出名?除了有才,有一些怪异的行为往往会显示你的独特性,比如嵇康爱打铁,好酒的人也有很多,像刘伶等人。所以吝啬成性也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标志,从这个角度去看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