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国为什么一直消灭不了西部的戎族

2020-08-06 08:58:40 作者: 原创 秦国为

原标题:秦国为什么一直消灭不了西部的戎族

秦早在立国之前,就已经开始对西部的戎族展开激烈的征战。秦国早期有数位先王都死于对戎狄的征战当中。所以,秦人自立国时起,就秉承着消灭与兼并戎族的政策。

秦从秦仲时期开始一直到秦穆公时代一共进行了大约十三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七次是与西戎,其中五次获得胜利;六次是与中原诸侯,两次胜利。这其中,秦仲时代就已经开始对秦人周围强大的戎族展开军事进攻。但是,秦仲与秦襄公都死于对西戎的征战当中。秦文公继位后,将进攻的方向由西部转向戎族实力薄弱的东部。

秦国从公元前750年一直到秦武公时期,占领了岐山,消灭了亳、荡氏、芮国、彭戏氏等东部诸戎,于公元前686年开始向西消灭了小虢、邽、翼戎等西部戎族。此时,秦国的国土得到了很大的扩张,安全环境得到改善。此后,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三位国君专心巩固占领的地区,增强秦国实力。此时,秦国的实力已与西戎诸部拉开距离。但是,秦穆公继位之后,秦国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战略失误。

首先,与中原大国晋国交恶。秦穆公停止了向西的扩张策略,转而与晋国交战。秦穆公对东部中原诸侯国参与和发动了六次战争,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分析,秦国却恶化了自身的战略环境。其次,秦国取得河西之地这一东方通道后,将主要精力都集中于干涉东部中原诸侯纷争,未能将精力转向西部诸戎,失去了河西之地,东部通道被彻底封闭,偏离了秦国以往有效的发展路线。

秦国在秦穆公去世之后依旧在执行秦穆公的东向政策,积极介入中原诸侯的纷争。但是几任秦君未能利用秦穆公“遂霸西戎”留下的有利局面解决戎族问题,反而不断与东部的晋国开战,并频繁介入中原诸侯纷争。这些战争败多胜少,牵制了秦国精力。一百二十年的时间里,秦国没有对西戎发动过任何兼并战争,浪费了秦穆公“遂霸西戎”的大好局面,空耗时间和力量于东部诸侯纷争,坐失宝贵的战略时机。

而这一时期西戎的实力得到快速提升。此时的义渠、大荔等戎族已经改变以往游牧生产生活的方式,开始定居生活,生产生活都在不断发展进步。公元前453年,晋国分裂为赵、韩、魏三国,秦国东部控制区夹在韩国与魏国之间,导致秦国东部的政治和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公元前430年,地处秦国北端的义渠居然攻入秦国腹地渭南地区。虽有秦国国力衰落,战斗力下降的因素,但十几年前秦军尚可“伐义渠,虏其王”,仅过十余年后,秦军战斗力不可能下降得如此迅速。所以,秦国应是为防御韩、魏两国,削弱了秦国在北方的防御力量。

从秦献公继位到秦昭襄王消灭义渠,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秦国发动和参与了大约三十五场战争。无论是战争的频率和战争涉及的范围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且血腥程度越来越高。秦献公继位后,开始对秦国混乱不堪的内部进行改革,有效改善了秦国实力不断下滑的局面。

秦国变法改革之后,国力增强,却频繁向中原诸侯发动战争,未能一举消灭戎族。秦孝公继位后的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经济、军事进行了深刻改革。秦国实力增强后,秦孝公继位初年就消灭了戎族獂王,但却未能集中力量消灭仅存的一支戎族势力——义渠戎,反而重新对韩、魏两国发动了战争。如果说秦献公参与和发动对东部诸侯的战争是由于对方挑衅和过于关心东部安全问题,那么秦孝公继位之后,国家境遇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仍未能集中全力解决戎族问题,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误。

公元前314年,秦国击败韩、魏两国,并占领义渠25座城郭。对于义渠“筑城数十”来说应当是巨大损失,但秦国居然放弃了有利局面,停止了对义渠戎的进攻,转而继续对东部韩、赵、魏发动战争。这种重大的战略失误给予义渠戎喘息恢复的时间,为日后秦国称霸中原战争埋下了巨大阻碍。果然,秦昭襄王继位之后,不得不利用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的手段来拖延和阻止义渠介入秦国与中原诸侯的争霸战争。昭襄王继位时已二十岁,宣太后已三十多岁,至公元前272年杀死义渠王为止,共计三十四年,此时宣太后已经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妇。可以说,宣太后一人用“美人计”拖住了义渠三十多年,充分体现了秦攻义渠半途而废,未能全力将其消灭所带来的屈辱和恶果。

直到公元前272年秦国才彻底消灭了北方义渠这一支最后的戎族势力,为日后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安全保证和力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