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环顾朝臣:老好人和老滑头都可以活,但这个老牌贵族必须死

2020-08-06 14:25:28 作者: 吕后环顾朝臣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驾崩,诸吕用事,群臣噤若寒蝉,“非刘姓不王”的白马誓约也成了一纸空文。在此之前,韩信已经被吕后萧何合谋弄死,萧何曹参也先后薨逝,似乎已经没人能制约吕家的崛起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翻阅《汉书》《史记》就会发现:吕后最忌惮的不是萧何曹参也不是陈平,汉初人缘最好智谋最高的那位功臣要是不死,诸吕专权就会有很大困难,吕后敢不敢撕毁白马盟约封诸吕为王,也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情形,吕雉环顾满朝文武而心中暗暗盘算:这个老好人不需要死,这个老滑头也不需要死,但是这个老贵族是个大麻烦,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掉。

我们都知道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而陈平紧随其后,功劳和地位也不在汉三杰之下。这四个人中,有三个草根和一个老牌贵族,最受刘邦信任的,只有张良和陈平。人品贵重受人尊敬且人缘极好人脉极广的,是留侯张良。而最能让吕后忌惮的,可能也就是这个留侯张良了,不信咱们就来看看这四位的具体情况。

首先咱们快来看丞相萧何,这是一个好人,但也是一个草根。萧何从沛县县吏起家,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为刘邦献了青春献子孙,而刘邦称帝后,就因为萧何做人太好,而把他关进了大牢。被释放出来的萧何,从一个好人变成了故意犯点小错误的老好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萧何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精神,不求建功立业,只求稳定安逸。因为曾经跟吕后合作做掉了淮阴侯韩信,所以很大程度上,萧何已经倒向了吕后一边,所以吕后既不需要忌惮年老体弱时日无多的萧何,也不需要忌惮萧规曹随的无为丞相曹参。

草根出身经常饿肚子的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已经被做掉了,可以不提。而另一个同样草根出身的陈平,不但是个老滑头,而且人缘儿也极其不好,朝中文臣武将几乎被他得罪了个遍。而陈平也就是靠得罪所有的人,在刘邦面前树立了“孤臣”形象——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是喜欢孤臣的,而“结党”则会成为帝王心中最大的一根刺。

留侯张良与萧何曹参韩信陈平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出身。大家都知道张良可是一位老牌贵族: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国相,父亲张平,是韩釐王、悼惠王两朝国相。张家辅佐了韩国五代君王,也注定了从小接受贵族教育的张良,一直极其看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规矩,自己不越雷池半步,也看不得别人犯上僭越。

张良与陈平不同,陈平在道德层面上有很多瑕疵,而张良按照道家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完人。而最令吕后忌惮的,是张良在文臣武将中人缘儿极好。大汉开国之初,还太祖高皇帝刘邦拖着不肯裂土封侯,功臣们怨声载道,是张良“谲谏”,促使刘邦“急先封雍齿”,给功臣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时候功臣们未必有多感谢刘邦,但是对出头替他们说话请封的张良,则不能不心怀感激。

更重要的一点,是张良比较坚持原则:他请出商山四皓老为太子(孝惠帝)刘盈站台,可不是为了帮吕后,而是因为他不想让刘邦坏了“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的规矩。

张良一个小小的布局,就破解了刘邦废长立幼的图谋,如果吕后想破坏白马誓约封诸吕为王,张良一定会出手阻止。张良在文臣武将中的威信和人脉,再加上他的足智多谋,都令吕后万分忌惮:这个抱着老规矩不放的老牌贵族不死,吕家想要专权,恐怕比登天还难。

虽然正史都说吕后对张良很亲近很尊重,但是我们细看《史记》和《后汉书》,其中的几个动词和形容词透露了真相,而这几个词这能让人不寒而栗:“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吕后是不是感激(德)张良,只有当事人知道。但是史书连用两个“强”字,可见吕后当时固执到咄咄逼人,而这两个字也透露了张良的死因:吕后强迫张良改变生活习惯,张良一万个不愿意,但也不得不勉强服从。懂得养生之道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一个人长期食素,你逼着他猛然间大鱼大肉,或者一个吸烟喝酒几十年的七旬老人,你让他一夜之间全部戒掉,那就不是关爱,而是谋杀了……